建言資政助發展 協商民主聚合力
——市政協十五屆常委會工作報告解讀
過去的一年,在中共徐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十五屆市政協及其常委會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努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政協答卷”,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
回顧篇
關鍵詞:政治引領
亮點一 著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攬政協工作的總綱,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委員,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圍繞學習新思想、創新添活力、履職高質量、樹立新形象主題,扎實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研討活動,引導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堅守政治底線,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以理論學習、思想武裝促進履職質量提升。
亮點二 牢牢把握政協工作方向
主動向市委匯報重要工作、請示重要事項、報告重要活動,邀請市委、市政府領導參加重要履職活動,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務謀劃開展政協工作,不折不扣落實市委各項要求,使政協一切工作都在市委領導下開展和進行。
亮點三 認真落實從嚴治黨要求
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進一步發揮政協黨組在政協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切實抓好意識形態工作,把各級政協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好、建設強。制定完善黨組學習、議事、落實意識形態責任等制度規則,認真執行“三會一課”、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等規定要求,確保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在政協落到實處。
關鍵詞:擔當作為
亮點一 緊扣經濟發展高質量建言獻策
圍繞“聚焦高質量發展,助推實體經濟壯大”主題,舉辦“委員論壇”,邀請委員、企業家代表和專家學者,通過詢政資政的方式,與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協商互動、坦誠交流、解疑答惑,營造實體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主席會議專題視察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情況,協商提出3方面9條建議。主席會議成員帶隊視察現代服務業發展、發揮產業基金作用等工作,牽頭督辦地鐵經濟發展、徐礦集團閑置土地利用、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等重點提案,認真負責提出建議。民盟、工商聯界別分別就“城市雙修”、營商環境建設進行全會大會發言,為促進高質量發展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
亮點二 緊扣中心城市建設高質量出謀劃策
主席會議重點督辦有關黑臭河道整治的提案,圍繞補齊短板弱項、強化監管并重等,與相關部門和轄區政府面對面協商,坦誠提出意見,促進市區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基本完成。針對軌道交通建設存在的瓶頸問題,常委會議深入協商,提出精明增長、站城一體、有機融合等方面建議。針對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不充分的問題,組織委員調研協商,提出依托特色文化、推進旅游產業發展的21條具體建議。根據民革界別弘揚兩漢文化的呼吁,邀請相關區政協聯合調研,建議突出漢文化源頭特征,做強我市兩漢文化集萃地。主席會議成員專題調研文明城市創建情況,就建立常態化體制機制提出意見。相關專委會和界別圍繞金融集聚區建設、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等議政建言,合力建設讓徐州人幸福自豪、令外地人羨慕向往的中心城市。
亮點三 緊扣人民生活高質量獻計出力
主席會議圍繞睢寧鄉村振興情況進行專項視察,對照脫貧攻堅、宜居宜業、生態環境保護等任務要求,提出改進工作的合理化建議。青少年身心健康深受委員關注,采取專家訪談、抽樣監測等形式進行調研協商,從教育和社會兩個角度提出5方面對策建議。委員們深入先行先試地區,為推廣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經驗提供務實管用的“政協方案”。關于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的建議,引起市黨政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要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抓好相關文件的落實。圍繞書香徐州建設開展專題視察,提出對策建議。運用多種形式就食品安全監管、機動車停車難、中小學校建設、精準扶貧等深入調研,提出建議,以實際行動踐行履職為民理念。
關鍵詞:協商民主
亮點一 提高政協協商能力
建立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為引領,以主席會議集體學習、常委會議專題學習、委員培訓重點學習相結合的學習制度體系,以學習把握協商民主的原則方法,提高參與協商的政治思想水平。堅持不調研不協商、先調研后協商、邊調研邊協商,使調研成為提高協商議政質量的突破口,通過調研座談會、聽取情況通報、學習文件資料等形式,深入了解實情,把握本質規律,提高協商能力。
亮點二 深化政協民主監督
利用調研視察、大會發言、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載體開展經常性監督。強化專項民主監督,開展為期一年的“唱響價格工作四季歌,提高服務民生透明度”系列民主監督,舉辦監督活動6次,參加委員96人次,促進價格工作更好服務發展和民生。積極參與省政協“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一流營商環境”三級聯動專題民主監督,為我市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貢獻力量。
亮點三 拓展政協協商渠道
制定全體會議、常委會議和全會大會發言工作規則,完善大會發言遴選機制,邀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到會,與委員互動交流,提高了協商層次和質量。完善以全體會議協商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主席會議協商為重點,以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為常態的廣泛多層協商議政格局。全年共召開全體會議2次、常委會議4次、主席會議10次,開展調研視察、提案督辦37次,報送建議案、專項報告、調研視察報告、社情民意信息專報等39件,市黨政領導批示33人次,一批協商成果進入決策程序,有效推動了相關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凝心聚力
亮點一 加強與黨派團體的團結合作
以“五一口號”發布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等為契機,開設雜志專欄、刊發署名文章、征集文史資料,引導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舉辦各界人士新年茶話會,增進團結、凝聚共識、共話發展。主席會議成員帶頭加強與各黨派團體的聯系聯誼,聽取意見建議,強化合作共事。重視辦理黨派團體提案,優先安排大會發言,及時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為他們在政協平臺施展才華、貢獻才智創造條件。一年來,各黨派團體圍繞新興工程學科建設、完善慢性病管理體系、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等內容,撰寫大會發言12篇,提交提案83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517件,展現了新時代黨派團體的新擔當新作為。
亮點二 加強與各級政協、社會各界的交往聯系
配合全國政協、省政協及外地政協來徐調研考察,參加政協“一帶一路”建設協商合作聯盟活動,增進了解、互學互鑒。邀請住徐省政協委員參加重要會議和活動,組織視察邳州市產業發展情況。召開全市政協秘書長、提案、文史等專項工作會議,組織縣(市)區政協外出學習考察,邀請參加重要履職活動,赴縣(市)區政協調研指導,增強了政協系統整體工作合力。召開全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研討會,專題視察僑港資企業發展情況,走訪在徐臺資企業,幫助排憂解難,促進健康發展。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密切與宗教界人士的聯系,專題視察道教文化建設情況,促進民族團結與宗教和睦。
亮點三 加強政協文史和宣傳工作
廣泛收集親歷、親見、親聞的史料,編撰出版《徐州黃河》《徐州歷史文化叢書》《徐州文史資料》第38輯等,專題化系列化挖掘整理徐州歷史文化;視察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和豐縣漢皇祖陵建設情況,為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存集智獻策。完善政協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功能,制定落實政協網站管理和信息評選辦法,聯合各類媒體策劃制作“政協視窗”“提案追蹤”“委員議政”等欄目17期,提升《徐州政協》雜志辦刊水平,多渠道宣傳履職成效,展現委員風采,講好“政協故事”。
關鍵詞:自身建設
亮點一 著力抓好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完善主席會議、副主席帶隊、黨派和界別重點提案督辦機制,創新出臺定量與定性有機結合的提案辦理評價辦法,建立以委員、專家、市民代表等多方組成的提案辦理“第三方評價”體系,對重點提案辦理情況進行民主評議。共收到提案670件,立案624件,首次對20件重點提案辦理情況進行評議。加強社情民意信息“微調研”,提升專報質量,及時把社會輿情、群眾訴求,如實反映給黨委、政府供決策參考,發揮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作用。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894件,轉辦132件,編發信息專報12期,市黨政領導批示23人次,其中主要領導批示16人次,促進了一批基礎性、普惠性民生實事的辦理落實。
亮點二 著力抓好委員隊伍建設
建立主席聯系常委、常委聯系委員制度,加強與委員的經常性聯系。通過專題培訓、專家講座、編發《學習參考》等形式,幫助委員準確把握省情、市情和履職要求。開展“委員履職提升年”活動,推進“委員之家”建設,推薦委員擔任黨政部門行風監督員和專家庫成員,開展優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網站信息評比表彰,拓展履職渠道,增強委員歸屬感和榮譽感。制定實施委員履職評議辦法,首次實行量化評價,激勵委員履職作為,更好發揮主體作用。除全會外,委員全年共參加各類活動1270人次,提交提案566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34件。
亮點三 著力抓好界別和專委會建設
加強對界別活動的組織、協調和指導,重視發揮界別召集人作用,鼓勵界別依托各自優勢開展學習聯誼、調研視察等活動,擴大界別群眾的有序政治參與。加強專委會建設,通過教育培訓、外出考察、召開務虛會等方式,活躍專委會工作,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各專委會主動加強與對口黨政部門的溝通協商,組織界別委員圍繞重大項目落地、旅游產業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在徐狀況等開展專題視察;推動所聯系界別開展送法下鄉、扶貧義診等活動18次,參與委員達313人次,促進專委會組織優勢和界別專業優勢相互借力、形成合力。
亮點四 著力抓好政協機關建設
深入開展“四個機關”建設,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折不扣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實施細則精神,以及省市委實施辦法,持續反“四風”、樹新風;嚴格執行機關管理各項規定,建立機關作風督查巡查機制,推進學風文風會風持續轉變;制定修訂協商計劃辦法、委員履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19項制度,形成了銜接緊密、相互支撐的制度體系,為履行職能提供有力保證。更加關心機關人員的學習成長,從嚴加強教育管理,引導機關干部職工自覺加強學習、用心工作、守住底線、樹立形象。更加關心老同志的退休生活,支持政協理論研究會和老區開發促進會開展活動,認真做好掛鉤幫扶工作,更好發揮政協機關參謀助手、綜合協調和服務保障作用。
■展望篇
2019年,市政協將在中共徐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中央精神和省、市委全會部署,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以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為主抓手,緊扣“四個第一線”新要求和“六個著力重點”新部署,認真履行政協職能,扎實開展“提質增效年”活動,更好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徐州凝聚智慧和力量。
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確保政協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把理論學習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以黨組中心組學習為引領,學習座談會、“政協講壇”等相配套的學習制度體系,系統化、專題化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思想政治引領落實到履職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全面加強政協系統黨的建設,認真貫徹全國政協、省市政協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要求,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制定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等制度,推動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全覆蓋。
堅持把服務中心大局作為主攻方向,不斷提升建言資政質量。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課題開展調研視察,不斷增強建言資政的專業性、有效性。圍繞構建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新機制,主動“走出去”“請進來”,加強與區域內兄弟城市政協的對接協作,為打造城市情感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作出政協應有貢獻。緊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等民生熱點問題深入協商議政,更好地協助黨委、政府做好解疑釋惑、宣傳政策、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持續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做到人民政協為人民。
堅持把協商民主落實到履職全過程,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建立黨政領導點題、面向社會公開征題、專委會薦題、主席會議議題、市委常委會定題的工作機制,選擇確定協商議題,形成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強化政協民主監督工作,圍繞軌道交通建設等熱點問題,持續開展跟蹤監督,著力推動黨委、政府重大工程和民生政策的落實。修訂提案工作條例,提高提案質量。建立黨政領導領辦重點提案機制,完善“第三方評價”體系,提高提案辦理成效。健全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整理、轉辦轉化和定期通報等工作機制,加強信息員隊伍建設,布局信息報送網點,提高專報和快報質量,更好發揮社情民意信息輿情匯集和民意表達功能。加強與市各黨派團體的走訪聯系,充分發揚民主,堅持求同存異,強化對政協共同性事務的協商,使求真務實在人民政協蔚然成風。
主動適應“四個第一線”要求,全面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扎實開展“提質增效年”活動,推進履職活動從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轉變,把提質增效貫穿政協履職的全過程。探索建立富有政協特色的應用型智庫,建立完善部門情況通報和務虛會制度,加強工作研究,提高協商建言質量。加強委員服務管理,優化委員教育培訓,強化履職考核評價。加強專委會與各界別、委員之間的聯系溝通,發揮專委會在協商民主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政協機關自身建設,繼續開展“四個機關”建設活動,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隊伍;大興學習之風、調查研究之風、求實創新之風,完善辦文、辦會、辦事制度機制,不斷提高機關服務大局、服務履職、服務委員的水平。加強對縣(市)區政協工作的指導,聯合開展調研考察,進一步提升全市政協工作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