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政協委員、文體廣電和旅游局辦公室副主任、邳州市博物館副館長項渝娜反映:疫情反復讓旅游市場幾度秋涼,幾乎所有的景區收入都出現了大幅下降的現象。不少地方通過發放旅游消費券、降低門票等方式,鼓勵居民旅游,吸引外地游客。旅游消費低迷背景下,發展“去門票經濟”不僅是提振旅游市場的良方,也是景區探索多元經驗的良機。但由于執行不利、缺乏剛性約束等原因,“去門票經濟”發展仍存不足,“菜香店不旺”有待破題。
(一)門票收入“占比大”,經營收入增長乏力。疫情散發背景下,旅游業發展承壓,部分景區經營慘淡,創收乏力。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28.7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1%。國內旅游收入2.23萬億元,同比下降61.1%。2021年國內旅游收入2.92萬億,雖然較上年同比增長31.0%,但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可謂是斷崖式下跌。對于大多數景區來說,目前門票收入依然是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上海迪士尼樂園的游客,在上海平均逗留時間以2—3天,人均花費在1000元—2000元,在園區經營收入中,門票收入占50%,食品和飲料占24.5%,商品24.5%,其他收入1%。而大部分景區達不到這個水平,門票收入占比在80%以上,甚至達到100%。以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為例,根據該公園2021年報,2021年度門票收入約占公園收入的63%。南開大學現代旅游業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石培華表示,免門票攤薄了企業利潤,同時也讓本身就已經接近白熱化的旅游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未來還可能因為景區服務質量和監管能力的弱化,對旅游市場秩序帶來一定的擾動風險。邳州市文旅局局長丁飛表示,部分旅游景區開發建設成本大,回報周期長,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游景區遭遇重創,特別是對二次消費項目不多的景區而言,門票是景區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去門票”意味著降收入。
(二)旅游產業“鏈不全”,二次消費仍然不足。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群眾旅游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的趨勢,周邊經濟、夜游經濟等二次消費的繁榮不僅帶動景區自身發展,也有效拉動了景區周邊住宿、餐飲以及城市用車等多種業態發展。但目前基層很多景區旅游全產業鏈不健全,玩、游、住、餐一體化配套不夠。少數景區習慣于依靠“門票經濟”,不愿意在如何拓展綜合消費業務方面下功夫,不在旅游紀念品的開發、旅游景區游玩設施的創新、飲食消費的拓展等方面下功夫,缺乏創新精神,缺乏市場意識。例如疫情期間北京曾經在10月1日至10月7日每晚7點半,八達嶺長城北一樓至北四樓將點亮燈光,面向游客開放。夜長城項目單獨買票,每晚最多預約500人。北京上班族郭云表示,一開始當我看到八達嶺長城推出夜游時還挺激動的,打算要去,但一看到門票價格太貴就放棄了,畢竟長城是一處郊區旅游景點,這就意味著路途交通的花費也是一定的成本,與門票加起來其實一共花費不少。
(三)管理服務“跟不上”,游客接待壓力增大。在旅游業連續受到疫情沖擊、市場低迷、游客出游意愿不高的情況下,景區免門票會大幅激發游客出游意愿、釋放文旅消費活力、帶動旅游經濟復蘇,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旺季免門票的景區游客爆滿,很多景區超過了接待能力各種排隊,給綜合防疫、環境衛生、交通住宿帶來很大壓力,最終不得不限流。以華山景區為例,今年6月實行免門票政策以來,游客量持續攀升,第一周華山游客突破1萬人次,第二周達到4萬人次,第三周達到5萬人次,第四周突破7萬人次,今年1月至5月,總體進山游客為10萬人次,而6月1日至6月20日,進山人數為15萬人次,是前5個月的1.5倍。陜西華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經理刁海峰表示,免門票是把雙刃劍,帶來了游客,也帶來了壓力。由于游客過多,景區實行提前實名制預約,每日限流1.5萬人次,6月28日再次將步行登山人數限流6000人次。
(四)門票定價“貓膩多”,名降實漲花樣百出。一段時間以來,景區門票“逢節必漲”“旺季提價”現象飽受詬病。全國249家5A級景區中,近半數門票價格超過100元。2018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關于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各地景區積極落實,讓利于民。但個別地方仍存在部分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偏高、配套服務價格不合理,以及強制捆綁消費、門票明降暗漲等現象。以北京兩處國家4A級景區紅螺寺和青龍峽為例,為顯示落實降低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政策,曾經把從未執行的70元門票作為基準線,宣稱降至54元,其實景區一直執行的都是54元標準。江蘇無錫的黿頭渚風景區曾宣稱把門票價格由原來的105元/人次降為90元/人次,但拆解出了景區車票和船票另收費,實質并未降費。湖南崀山風景區曾經將門票由原來的170元/人降價到136元/人,表面上看降價幅度達20%,實際上是將原來免費乘坐的觀光車,二次收費40元,景區收費不降反漲6元。
為此建議:
(一)健全完善景區運行機制。出臺景區發展“去門票經濟”一攬子實施意見,設立景區發展“去門票經濟”專項資金,用3—5年的時間對去門票經濟的景區給予扶持,支持景區提升景觀質量、豐富旅游業態,緩解景區發展壓力并逐步擺脫對“門票經濟”的依賴。
(二)加快景區配套轉型升級。推進景區從觀光型旅游消費向綜合性旅游消費轉型升級。針對市場需求,創新產品,增強吸引力提升服務質量,吸引更多的游客進入景區二次消費,推進人性化旅游服務、精細化經營管理、多元化業態融合,形成支出、收益相匹配的良性循環,可適當給予門票補貼、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加強旅游品牌營銷推介。
(三)結合景區實際統籌布局。針對各類景區資源,統籌資源屬性、開發建設、成本投入等因素,進行門票分類定價。分景區、分時段、分人群制定科學合理的門票政策,及時動態調整定價策略。
(四)完善景區門票價格機制。加強政府定價景區的管理,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和成本監審制度。規范景區門票定價成本范圍,加強景區內交通車、纜車、游船、停車等配套服務的定價管理,建立景區門票價格定期評估調整機制,強化正常運營所需的支出審計,健全景區運營情況、收支監管和信息公開制度。
(本篇信息被推薦報送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