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政協

    當前位置: 首頁 > 社情民意
    優秀信息選登:“鱷雀鱔”事件折射出我國應強化升級外來物種入侵防控
    2022-09-19 08:39作者: 管理員來源:本站

    徐州市賈汪區政協委員、區委辦副主任沙紹軍反映: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鱷雀鱔、巴西龜、食人鯧等在多地頻現,一度沖上熱搜。河南汝州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把云禪湖近30萬立方米的湖水基本抽干,才讓兩條鱷雀鱔“現身”。《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就指出,我國已被多達660余種外來物種入侵,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219種侵入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由于在環境中缺少天敵制約,加之繁殖迅速,其數量呈現出幾何增長態勢,若不加強防控,勢必將對我國的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破壞。

    當前,我國防控外來物種入侵的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完善,具體表現為:

    一是相關法律法規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近年來才開始重視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相關立法起步較晚,法規級別較低,法治體系不健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關于防控外來物種入侵的法律法規多散見于各部門規章、條例、細則中,直到20214月才開始施行《生物安全法》,而根據《生物安全法》制定的《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則是從202281日施行。同時,現有法律法規大多僅適用于防控已知的外來物種,對新出現入侵物種防控的授權不足,導致相關部門只能采取臨時性措施。此外,相關法律法規對有意引進外來物種等行為的管控還比較薄弱。例如,目前僅有《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中提到“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若涉嫌犯罪,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二是外來物種風險評估機制不完善。根據國際通行慣例,引進外來物種必須經過評估,確認對當地生態系統和景觀不會造成危害,并經有關部門許可后才能進行。根據現行《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規定,一個外來物種要經過合法的途徑進入我國,必須經過提出申請、審批、多次隔離檢疫、現場檢查等多個環節。通過這種嚴格的檢驗檢疫程序,主要防控的是“病蟲害”,但對外來物種是否對生物安全具有潛在威脅不好判斷。例如,大米草水葫蘆等只要引進時沒有病蟲害就很容易通過合法途徑進入國內;又如食人鯧這類只有放到生態環境中才會顯示其危害性的物種則容易被作為觀賞魚引入。可見,我國現行進口檢疫制度在維護國家生物安全方面具有局限性,外來物種風險評估機制亟需建立。

    三是針對性管控工作做得不足。根據相關研究,在外來物種入侵應對與管理中,“全清楚”與“早發現”最為重要。定期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可以及時發現新的外來物種定殖點,進而做到早發現、快反應。但按照我國慣例,開展一次外來物種普查,往往需要集合不同學科分類學專家,耗時若干年才能完成。此外,相關應急滅除機制及反應體系也不夠健全。例如,目前有害生物入侵包括檢疫性害蟲和非檢疫性害蟲。對于檢疫性害蟲,海關、植保植檢站等負有管控責任,但植保植檢站的工作相對薄弱。同時,因部分入侵生物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潛伏期,載體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加之貿易、物流及邊境一線生態交融,防控難度較大。

    四是民眾缺乏法律意識和必要防范知識。當下,有人為了追求新潮刺激,盲目飼養野生動植物,甚至不惜“海淘”本土沒有的物種,無視《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和《生物安全法》相關規定。例如,淘寶上售價88元一只的非洲發聲蟑螂,這一物種學名為馬達加斯加鳴蠊,不少年輕人將其養為寵物。這種蟑螂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等地繁殖或飼養都需要得到相應許可,但在國內電商平臺卻直接上架出售。此外,對于一些外來物種,很多人不知道不能隨意放生,或者知道危害但不知道如何處理。例如,湖南邵陽有市民在菜市場發現一只體型龐大的“烏龜”,以為是野生動物,買下準備放生。后被發現,鑒定為外來物種“擬鱷龜”,屬于外來物種,在中國沒有天敵,被制止后交由動植物保護協會處理。還有人圖一時好奇買鱷雀鱔等外來物種飼養,待新鮮感消退或是養得不太好后就會選擇放生。這種行為不僅缺乏對自然的敬畏,也缺乏對法律的敬畏,更增加了外來物種入侵的風險。

    為此建議:

    一是完善現有法律法規。我國應對現有防范外來物種入侵的法律法規進行系統全面評估,在此基礎上完善外來入侵物種管理的法治體系。由全國人大制定控制外來物種入侵的專門性高位階法律,如制定《防止外來物種入侵法》,并完善相關法律中關于防范外來物種入侵的規定。同時,輔以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管理規定、實施細則等,形成相對完整的防范外來物種入侵法律法規體系。

    二是建立外來物種風險評估機制。組織開展對外來入侵物種認定標準、擴散規律、危害機理、損失評估等方面的研究。在關鍵技術研發方面,針對口岸查驗、應急撲滅、生物防治和生態修復等關鍵環節,加快研發快速鑒定、高效誘捕、生物天敵等實用技術、產品與設備,形成可復制、易推廣的綜合治理技術模式和成果。同時,根據《生物安全法》有關規定,修訂農業、林業外來物種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健全應急處置機制。

    三是加強防范和治理。加強口岸檢疫查驗,嚴格監管,守好阻擊外來物種入侵的“國門”,筑牢生物安全防線。國務院應建立類似于安全生產委員的生物安全委員會等協調管理機構,建立聯防聯控聯商機制,組織農業、林草、海關、生態環境等部門加強協作,做到國外與國內檢疫并重,長期跟蹤監測,及時制定預防新的生物入侵事件發生的應對策略及應急預案。

    四是加大科普宣傳力度。面向全民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解讀,普及外來物種入侵防控知識。并將外來物種入侵防控作為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利用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契機,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并在互聯網、出入境口岸投放維護國家生物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公益宣傳片,引導全社會增強防范外來物種入侵意識。


    (本篇信息被推薦報送全國政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东县| 青铜峡市| 文昌市| 弥勒县| 阿勒泰市| 洪湖市| 安图县| 巫溪县| 东乌珠穆沁旗| 阿拉善盟| 辉县市| 汕尾市| 遂溪县| 吴堡县| 屯门区| 天祝| 长白| 久治县| 旬邑县| 井研县| 周至县| 江川县| 大关县| 胶南市| 天津市| 布拖县| 含山县| 左云县| 类乌齐县| 武城县| 鄯善县| 金湖县| 筠连县| 柘城县| 东城区| 天长市| 茂名市| 广安市| 大港区| 沧州市|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