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政協

    當前位置: 首頁 > 社情民意
    優秀信息選登:警惕“旱”動秋糧風險加劇 我國糧食安全仍面臨四重挑戰
    2022-09-19 08:43作者: 管理員來源:本站

    沛縣政協社情民意特邀信息員張秀祥反映:糧食事關國計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戰略問題,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今年“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保障。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蔓延、極端天氣頻發、地緣政治沖突等多種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加之各國各地區之間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差異,全球供需結構性錯配,資源性產品價格相互傳導和放大導致糧價上漲、供應鏈緊張。當前正值秋糧生產的關鍵時期,持續的高溫干旱天氣給我國保秋糧豐收帶來考驗。

    一、基本情況

    (一)我國糧食產量。

    總的來看,我國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庫存充裕。數據顯示,2021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8285萬噸,比2020年增加1336萬噸,增長2.0%,連續第18年獲得豐收。2022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739萬噸,比2021年增加143萬噸,增長1.0%。我國糧食庫存消費比遠高于17%-18%的水平,特別是大小口糧(小麥和稻谷)庫存大體相當于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二)對外依存情況。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口總額越來越多,自2004年農產品進出口出現46億美元逆差以后,逆差逐漸成為常態,逆差擴張勢態也越來越猛。數據顯示,2017-2021年農產品貿易逆差為503億美元、574億美元、719億美元、948億美元、1354億美元。2021年我國進口糧食16453.9萬噸,同比增長18.1%,占糧食總產量的24.1%,對外依存度為19.4%。我國進口糧食品種中,總量最大的是大豆,2021年進口量為9653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85.5%

    (三)未來發展形勢。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物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態勢,結構性矛盾凸顯,緊平衡的格局短期難以改變。2021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2000美元,即將跨入高收入國家門檻,由此將帶來消費結構變化和農產品需求增長,勢必大大增加供給壓力。2013-2018年我國城鄉居民口糧消費從149公斤減少到127公斤,同期對肉禽奶蛋水產品等農產品消費從63公斤增加到72公斤。隨著國內居民肉蛋奶需求的日益增長,國內飼料加工業與養殖業快速發展,糧食需求結構將持續向飼料糧和工業用糧方向轉變,原本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大豆、玉米等飼料原料缺口恐進一步加大。

    二、風險分析    

    一是農業資源緊缺生產資料供應面臨挑戰。從耕地資源來看,耕地資源減少趨勢短時間難以逆轉。受農業結構調整和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影響,我國耕地數量有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2007-2009年)的20.31億畝減少到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2017-2019年)的19.18億畝,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此外,耕地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總體質量不高是我國耕地資源合理有效利用長期面臨的制約和挑戰。從化肥供應來看,受俄烏沖突引發能源供應緊缺影響,作為化肥原料的天然氣成本不斷飆升,歐洲多家化工巨頭宣布停止生產氮肥并削減氨產量。國際化肥協會近日警告稱,全球農民或將在下一季將化肥使用量減少約7%,為2008年以來最高降幅。我國化肥進口量占國內需求量的10%,國內尿素、復合肥價格從1月上旬的2492.5/噸、3272.5/噸上升到6月中旬的3177.7/噸、4185/噸。從種子市場來看,2021年,我國農作物種子進口貿易額6.8億美元,出口貿易額3.3億美元,逆差達到3.5億美元。雖然我國在稻谷、小麥這兩個主糧作物上保住了國產種子的自主權,但作為“準主糧”的玉米和大豆種子單產水平不高,不足美國的60%,一定程度上要依賴進口。此外,部分蔬菜品種如胡蘿卜、菠菜、洋蔥、高端品種番茄以及甜菜和黑麥草等種子的進口依賴度超90%,甜菜、青花菜種子的進口比例更是高達95%。過度依賴進口種子將使我國無法掌握部分種子的價格主動權和市場話語權。

    二是極端天氣持續沖擊糧食生產供應保障。從全球來看,今年以來,極端天氣呈頻發、廣發、強發和并發態勢,強降雨、臺風尤其是高溫干旱等氣候“灰犀牛”現象嚴重沖擊脆弱的全球糧食體系。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印度今年3-4月高溫突破記錄,熱浪恰逢小麥的灌漿和發育階段,導致小麥平均減產高達15-25%7月底,歐盟旱情觀測站圖顯示,由于極度高溫和大面積干旱,歐盟的47%的土地處于警告狀態。預計今年歐盟市場的玉米產量將下降15%、小麥產量將下降4%、葵花籽產量將下降6%。從我國來看,截至821日,今夏我國高溫事件在持續時間(70)40℃以上高溫區覆蓋范圍(150萬平方公里),高溫疊加干旱將給秋糧生產帶來嚴峻挑戰。秋糧是全國糧食生產的重頭部分,數據顯示,秋糧產量占全年產量的七成。而在秋糧中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的是水稻,2021年,全國稻谷產量4200億斤,占全部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此次受旱情影響的長江中下游是水稻的主要產區。其中旱情影響嚴重的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六省市中四省為糧食主產區,尤其是水稻主產區。從省內來看,7月以來,淮河以南地區持續晴熱高溫少雨,長江來水量持續減少,明顯偏枯,農業灌溉用水緊張,對農作物播種出苗帶來不利影響。此外,我省承接了“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60萬畝的大豆種植任務,嚴重高溫干旱將影響大豆花芽分化和開花結莢,降低作物產量。

    三是種糧效益降低導致農民種糧意愿下降。農民作為糧食生產的主體,種糧意愿與積極性關乎糧食生產基礎,關系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和糧食安全。國內糧食價格總體上升勢頭偏弱,糧食生產成本快速上漲,抵消了糧價上漲帶來的利潤,不斷蠶食農民種糧收益,挫傷了農民種糧意愿和積極性。據國家發改委成本收益調查顯示,2012年以來種糧利潤不斷下降,2016年開始出現虧損。2004-2020年,稻谷、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畝均生產成本從395元上漲到1120元,漲幅達183%,同期三大主糧平均銷售價由0.71元上漲到1.22元,漲幅僅72%。畝均凈利潤由2004年的197元下降到2020年的46元。去除自用人工與自有土地成本的現金收益,2014年每畝為710元,2020年為613元。受此影響,我國糧食播種面積由2017年的17.88億畝減少到2020年的17.52億畝。受此影響,在糧食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出現耕地撂荒半撂荒現象,“非糧化”問題比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受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上升以及全國禁止焚燒秸稈政策等導致種糧收益下降影響,今年5月,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地農民將未成熟的小麥青苗大范圍收割、販賣至飼料廠等企業,引發廣泛關注。大規模小麥青儲將加劇我國內糧食供應短缺現象,危及國家糧食安全。同時,部分企業短視逐利大肆收購青儲,引發糧食市場出現紊亂。

    四是國際市場波動導致糧食供應鏈緊張。一方面,我國農產品價格在國際市場尚不具備競爭力優勢。2014-2018年,我國小麥、玉米、大豆畝均成本是美國的3倍、1.5倍和1.4倍,稻谷成本是印度的3倍。2021年底,國外玉米運抵我國港口稅后價1.24/斤,比國內低0.17元;大豆到港稅后價2.16/斤,比國內低1.11元;棉花到港稅后價19450/噸,比國內低2514元。資源性農產品生產出口大國具有成本、價格優勢,競爭力優勢短期內不會失去。另一方面,全球糧食供應鏈緊張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計劃署和歐盟共同發布的《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1年由53個國家或地區1.93億人經歷了糧食危機或糧食不安全程度進一步惡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萬人,創歷史新高。俄烏戰爭對全球谷物和油脂市場產生巨大影響,推動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沖突前,兩國小麥產量占全球總產量14%,兩國葵花籽及油類產量占全球比例達50%,出口量占全球80%。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監測,目前約有35個經濟體為應對糧食價格上漲,采取了53項出口限制措施,包括禁止或限制食品、飼料和化肥出口,影響了全球超過8%的糧食貿易。

    三、對策建議

    一是守住耕地紅線,夯實種糧基礎。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穩耕地、穩面積、穩產量作為重中之重,推動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堅決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黨政同責、嚴格考核,加強對農田占用、占補平衡、存量掛鉤工作進行“回頭看”,對涉及政策變通占用基本農田或以次充好,以及多年占用基本農田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處理的,堅決依法依規處理到位,確保現有的基本農田必須是良田,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搞變通、做手腳,以次充好、以劣充優,杜絕土地拋荒、圈占,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確保足夠的糧食播種面積、確保土地產出能力可持續。

    二是推進種業振興,提升增收潛力。重視生物科技、農業機械裝備、數字技術在增加產出總量方面的潛能,健全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改善灌溉,提倡農業種植機械化,促進農業規劃、集中化經營,提高農業種植水平,以此帶動糧農生產積極性。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重視在糧食生產環節的應用,在糧食生產上改變以往的粗放式經營方式,增加糧食種植的科技投入,以科技帶動糧食生產,最大化提高土地出產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配置率。

    三是提高種糧效益,發揮農民積極性。健全糧食安全的政策保障體系,繼續加大惠農政策,完善農業生產扶植體系,對涉及糧食生產、流通、運輸等環節的配套金融服務不斷深化,加強農業政策保險體系建設,通過價格支持、金融支撐、保險避險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農戶提供省錢、省力、省心的解決方案,培養新型農民。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健全投入機制,拓寬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環境。加大對糧食生產經營的獎補力度,釋放政策效應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提升糧食保障能力。

    四是強化崇尚節糧意識,堅持光盤行動。加大政府糧食儲備供應能力,倡導環保節約的糧食消費新模式,加強輿論宣傳,開展節糧行動,建議在當地新聞媒體上開辟節糧宣傳專欄,組織節糧專題公益廣告宣傳,深入開展“進廣場、進學校、進社區”節糧宣傳周活動,實現人人參與、全民節糧。充分肯定環保節約的糧食消費理念,強化制度約束,提倡“光盤”節約,減少糧食浪費,對餐飲行業、單位食堂、公務活動、學校、家庭以及個人等不同主體,加大監管力度,暢通群眾舉報渠道,設立曝光臺,對浪費食物的人和事進行公開曝光,對黨員干部帶頭鋪張浪費的進行嚴肅處理。同時,注重解決糧食收儲、銷售、加工過程中的浪費問題,在全社會努力形成綠色低碳的糧食消費風尚。


    (本篇信息被推薦報送全國政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阳县| 平度市| 栾川县| 福海县| 双柏县| 冷水江市| 双鸭山市| 旬阳县| 五大连池市| 六安市| 菏泽市| 汉寿县| 临洮县| 伊通| 丰原市| 青铜峡市| 宁德市| 荣成市| 普安县| 会宁县| 平山县| 吉木乃县| 西和县| 云梦县| 桦川县| 芒康县| 潍坊市| 新源县| 铅山县| 托里县| 灵璧县| 合作市| 永吉县| 巴东县| 民勤县| 台安县| 万州区| 子洲县| 洮南市| 垦利县|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