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信息“送上門”
——北京市政協全會力保委員知情明政參政議政
知情明政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能的重要保證。記者采訪北京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時,感受最深的就是委員們的知情渠道越來越暢通———“送上門來”的材料信息從政府部門的工作動態到尋常百姓的衣食冷暖,無一不網羅在內。
記者大概數了一下,除《政府工作報告》、《財政報告》、《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等常規報告外,僅北京市統計局和市發改委發放的相關文字材料就不下10份。這些材料在委員到會的當天就發放到手,為他們充實提案內容,準備發言稿件提供了方便。
“地籍調研”、“混合性社會事業”、“金財工程”……這兩天討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時,委員們認為,報告新詞疊出,但這并沒難倒他們。因為通過《政府工作報告及計劃報告、財政報告名詞解釋》,委員們提前熟悉了新名詞,聽報告時已成竹在胸。
了解政府部門工作的“上情”通過材料作補充,而委員們了解“下情”的渠道是通過媒體實現的。市媒體各顯其能,會前就開通的“委員熱線”、“百姓熱線”、短信服務門庭若市。每天在網上發帖子,往報社發信息的市民比比皆是,市民昨天關心的問題今天就有可能被委員們在小組評論或者提案中反映出來。每天到市政協網站查詢市民帖子成為委員們例行的公事。
擺進會場的北京市廣播電臺演播室和市政府官方網站首都之窗每天在會場內邀請委員輪翻進行的現場直播,加快了委員意見建議的“直通”速度,市民的熱情參與和點評實現了“會內會外”互動,使會議內容迅速傳遍北京的大街小巷。于是,及時準確地傳達委員呼聲成為各家媒體競爭的目標之一。
知法、懂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社會對委員們提出的新要求。身為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的市政協委員魯哈達把法律咨詢臺搬上“兩會”,為委員們提供免費法律服務。許多委員會前得知該服務后,提前數天便和律師團預約,現場咨詢更是絡繹不絕。
“知情明政”、“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委員知情渠道越來越暢通折射出北京市民主政治建設步伐正在加快。有了“知情”作后盾,委員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空前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