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合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各位委員、同志們:
政協徐州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今天隆重開幕了,這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于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重要作用,集中社會各界智慧,凝聚全市各方面力量,加快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步伐,在新的起點上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我代表中共徐州市委,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徐州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前所未有的壓力,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與徐州實際緊密結合,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抓住用好“三大機遇”,全力推進“三重一大”,在解放思想中化危為機,在開拓創新中加快發展,實現了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良好開局。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續第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預計全年完成gdp2220億元,增長13.5%以上,實現財政總收入467.6億元,增長30%,一般預算收入164.34億元,增長30.6%,多數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位次提升,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張“亮麗”的成績單。與此同時,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全市上下呈現出經濟逆勢而上、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共克時艱的結果,也凝聚著各級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聰明智慧和積極奉獻。借此機會,我代表中共徐州市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2010年是我市加快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攻堅之年,也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面勝利的關鍵之年。我們既面臨經濟企穩回升帶來的新機遇,也面臨“后危機時代”的新挑戰。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加快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步伐,加快建設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是我們在新的一年里面臨的艱巨而光榮的使命。我們要全面貫徹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突出“三重一大”,在項目建設和事關全局重大事項的推進上取得新進展;突出結構調整,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上取得新突破;突出城鎮化建設,在建設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提高縣域城鎮化水平上取得新成效;突出協調發展,在加快縣域經濟、城區經濟、開放型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上實現新跨越;突出改革創新,在深化各項改革和自主創新上取得新成果;突出改善民生,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構建和諧社會上取得新成績,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必須搶抓重大機遇,努力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去年我們之所以實現逆勢增長,關鍵是抓住了挑戰背后的機遇,充分發揮了“三大機遇”的疊加效應。實踐證明,現實的機遇要抓好,新的機遇要創造。我們要抓好現實的機遇,進一步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扶持政策,加強政策爭取,加大政策落實,放大政策效應。我們要全力以赴創造新的機遇,積極搶抓對接江蘇沿海開發的先機,加快推動東隴海產業帶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大交通對接大港口,以大城市對應大開發,全力打造東隴海工業走廊,實現徐連經濟一體化發展;積極搶抓率先進入高鐵時代的先機,發揮高鐵重要節點城市的獨特優勢,不失時機發展“高鐵經濟”,加快融入北京、上海2小時經濟圈,加速連接貫通環渤海、長三角兩大經濟板塊,大力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向徐州聚集,推動經濟社會進入高速發展快車道;積極搶抓國家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城鎮化建設、棚戶區改造的先機,認真研究政策,努力用好政策,爭取更多的資金和項目。這些新的機遇抓住了,徐州的發展格局就會發生重大變化,發展的前景就會更加廣闊。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必須全力推進“三重一大”,努力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城建項目和實事工程、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大事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抓住“一大”,就能總攬全局,整體推進各項工作;抓好“三重”,就牽住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牛鼻子”。我們要一著不讓地抓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建設京滬高鐵、徐蘭客運專線等高鐵干線,加快貫通徐濟高速、宿新高速等公路動脈,加快建設湖西航道、億噸大港等水運通道,高標準推進觀音機場改擴建工程,全力構建新時期全國重要的現代立體交通樞紐。一著不讓地抓好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堅持擴投入與調結構有機結合,抓創新與促減排互動并進,推動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全面提高徐州產業核心競爭力。一著不讓地抓好城建重點項目和實事工程,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城建重點工程,使城市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面貌明顯改觀;認真落實為民興辦的10大類100項實事,積極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真正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讓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百姓。一著不讓地抓好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4大類45項大事,帶動全局工作統籌推進,促進更好更快發展。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必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增創新的發展優勢。我們要立足徐州產業特點和資源稟賦,一手抓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現實之路。要大力實施高新技術產業跨越發展行動計劃,積極培育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新照明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支持中能硅業、艾德太陽能、熒茂電子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引領經濟結構加快轉型。要大力實施傳統產業加速調整行動計劃,牢牢把握環境保護這條底線,全面推進傳統產業規模提升、科技含量提升、產品附加值提升、品牌提升、節能減排提升、競爭力提升,努力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中煥發青春。要大力實施創新型經濟培育行動計劃,充分發揮我市科教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經濟載體,大力培育壯大創新型產業,積極培養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切實提高城市自主創新能力。要大力實施農業提檔升級行動計劃,把工業化的思路和管理模式引入農業,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外向農業,進一步鞏固農業產業化全省領先地位,力爭農業現代化走在全省前列。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必須加快城鎮化步伐,努力做強新的發展載體。我們要不斷擴大城市規模,加快建設新城區,全面提升徐州經濟開發區、銅山新區、賈汪區建設水平,最大限度拓展城市發展空間。要不斷完善城市功能,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以市區道路綜合改造構建快速立體交通體系,集中力量發展彭城廣場、新城、高鐵“三大商圈”,加快建設主城區“五大物流園”,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與山水園林城市交相輝映的旅游市場體系,切實增強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帶動能力。要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強力推進棚戶區、老小區改造,提高動遷安置和城市管理水平,讓廣大百姓成為城市建設的最大受益者;持續優化生態環境,大力實施景觀綠化和環境綜合整治,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充分彰顯南秀北雄、山青水秀的城市特質,努力把徐州建設成為最適宜投資和居住的生態城市。要不斷加快縣城和重點中心鎮建設,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龍頭、中小城市為骨干、重點中心鎮為依托的城鎮化體系。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必須實施“四大戰略”,努力推動統籌協調發展。我們要從徐州實際出發,針對“市強縣弱”的實際,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實施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針對市區“南快北慢”的實際,加大對北區和賈汪區支持力度,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針對經濟結構“國大民小”、“內大外小”的實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施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趕超戰略;針對徐州“連接東西”的特點,加快推進東隴海產業帶建設,大力實施“東進戰略”。這“四大戰略”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符合徐州市情,一定要精心組織,全力推進,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努力開創全市統籌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必須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重要作用,努力增強新的發展合力。多年來,我市各級政協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包容各界、聯系廣泛的獨特優勢,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推動全市民主政治建設、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希望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在新的一年里繼續保持和發揚優良傳統,自覺把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貫穿履職各個方面,多做建言獻策、參政為民的工作,多做凝聚人心、團結鼓勁的工作,多做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聯系溝通、交流合作的工作,特別要緊緊圍繞推動淮海經濟區發展、支持開發區建設、改善民生民計、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編制“十二五”發展規劃等重大課題深入調研協商、積極獻計出力,凝聚推動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為加快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建設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各位委員、同志們,新的目標催人奮進,新的任務光榮艱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機遇、乘勢而上,頑強拼搏、合力奮斗,努力開創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新局面,共同譜寫徐州發展新篇章!
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