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既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使命和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廣大政協委員要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認真履行委員職責。作為政協委員,張紅艷時刻要求自己做到既要有敏銳的民生觸角,要又有深刻的民生思考,扎扎實實地深入基層,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
今年以來,在黨委政府的領導支持下,張紅艷委員作為科技帶頭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賦能作用,不斷地在農業發展中引進使用新興技術,結合大許產業特點,引入3D打印育秧技術,成為徐州首批,銅山首家。高科技助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引擎。
在大許鎮李蘭家庭農場,張紅艷委員和農技中心主任謝慶治正在操作機器,“我們先操作印刷播種機,將稻種排列在一種特殊的紙張上,再移動到大棚里進行育秧,一小時就能‘打印’出80-100畝的稻種育秧紙。其與流水線傳統秧盤相比,具有省時、省工、省種、高質量等特點,打印好的育秧紙不僅能夠長時間存放,育出的秧苗也更加整齊,經過20天左右的悉心培育,秧苗長出后就可以進行機械化栽植。”育秧車間內,一臺印刷播種機正在工作,只見稻谷在均勻涂抹可食用膠的育秧紙上“歡快跳躍”,不一會就如印刷報紙一樣,吐出一幅幅長長的“畫卷”,上面印刷的不是文字,而是一粒粒排列整齊的稻谷。
鄉村是個大舞臺,鄉村振興需要新時代科技人才助力,只有會技術的人才,才能在這個“大舞臺”上跳出絢麗的華爾茲。張紅艷委員在黨委政府支持下牢固樹立科技創新驅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意識,堅持“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的戰略思想,深刻聚焦農業科技前沿,創新農業發展方式,運用水稻3D精量定位播種技術,助力農業春耕生產,為農業現代化打下堅實的科技基礎,讓“科技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綻放得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