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政協充分發揮基層政協委員主體作用,將委員參與社會治理作為履職的著力點,“練內功、搭平臺”,寫好“委員作業”、答好基層治理“新考卷”。
練“內功”促履職,提升委員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
一是堅持把委員履職“五個一”作為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的基本要求,在全體委員中廣泛開展“一個委員,一年必須包掛一個村基層協商民主建設、撰寫一個提案、提一條社情民意、參與一次重要調研、寫一篇縣以上采用的宣傳報道”活動,建設過硬委員隊伍,擴大政協工作的影響力,提高政協委員履職能力和水平;二是堅持把促進高質量發展作為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的首要任務,通過各種活動和載體,不斷提升委員聚焦中心、聚焦民生建言資政、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參與社會治理的履職效能。沛縣政協創新委員履職方式,開展“助力三城同創、共建美好家園”主題活動,組織政協委員包掛“三城同創”網格,進網格走訪了解民情,通過“隨手拍”“微建言”等形式即時反映問題,聚焦突出問題進行專題視察并形成建議案,對處理辦理結果進行民主評議,形成助創工作履職閉環,為沛縣創建工作貢獻委員力量。
搭平臺促規范,提升委員參與社會治理的成效
一是以規范的平臺建設推動委員工作重心下移。以“委員之家”“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為委員主要工作陣地,不斷加強“家”“室”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推動委員工作重心下移,實現委員與群眾的“零距離”;二是以完善的工作機制倒逼委員履職。沛縣政協制定印發了《政協沛縣委員會關于開展資政履職高質量年活動的意見》、《深化基層協商民主建設,開展“三走進一聯系”活動的實施方案》、《關于開展“助力三城同創、共建美好家園”主題活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覆蓋委員履職的全方位制度體系;三是以完善的考核激勵委員擔當作為。完善委員履職管理機制,增強委員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激發委員參與社會治理的活力。制定《沛縣政協委員履職積分制管理實施辦法》,對委員個人履職進行量化考評,并將委員履職考核結果納入干部選拔、任用、培養參考的有效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