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管網、交通設施、供水管線、電力系統……這些維系城市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城市安全運行的“生命線”。
近年來,受極端天氣和其他多種因素影響,城市基礎設施經受不同程度的考驗,如何守護好城市“生命線”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也是市政協委員、徐州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張建昆關注的焦點。
經過調研走訪,張建昆發現,當前徐州市存在多個基礎設施安全風險性高而監管相對薄弱的環節,每座城市都有不少管網設施深埋地下,其安全運行情況常常被忽略。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工作十分重要與迫切。
2021年至2024年,國家連續出臺政策文件,強調城市老舊管網改造更新的重要性。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建設,這意味著城市建設要邁上新臺階,城市安全要提升新高度。
守好城市“生命線”,全面“體檢”必不可少。因此,張建昆建議,應進一步完善組織機構,將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等相關領域部門均納入領導工作小組,統籌推進我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工作。
此外,以城市更新為契機,應盡快完善生命線工程數字化基礎建設工作,摸清安全風險底數,打通現有的“信息孤島”,推動形成“一網統管”,進而實現精準監測、智能預警。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成立徐州市城市生命線產學研中心,促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中科研創新成果轉化與利用。
“深化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強化智能監測預警、推動多元共治,這些都是構建穩固而靈活的城市生命線體系、提升城市整體安全韌性的關鍵舉措。我們應加快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的智能化發展和迭代升級,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奠定堅實基礎。”張建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