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創新產業集群規模達到7800億元;
開展“淮海新消費”主題活動3500余場;
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79家;
新改擴建高中10所,新增學位2.4萬個;
…………
一組組數據引人注目,一項項成績彰顯活力。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個個亮眼的數據,凸顯了徐州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為過去一年徐州發展寫下生動注腳,也引發了政協委員們的強烈共鳴。
1月15日上午,參加市政協十六屆四次會議的委員們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有關報告。在各討論現場,委員們講感受、話發展、提建議、鼓干勁,結合各自專長踴躍建言,氣氛熱烈。大家一致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用數據說話,客觀全面總結了2024年我市各項工作,對2025年工作提出具體部署,通篇凝聚力量、催人奮進,既高屋建瓴又細致入微,為人們堅定信心謀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報告提出了打造區域科創中心,實現名城名校融合發展的戰略,學校必須挺膺擔當。”市政協委員、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崔成前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貫穿著創新與實干精神,目標高遠,令人振奮。學校要做精做強專業人才培養,精耕細作幼專類相關專業。加大復合型融合型人才供給,讓幼教類學生“一專多能”。同時,推動學校專業轉型,主動建設一批對接地方需求的職教類專業,促進學校高質量多元化發展。崔成前說,站在新起點,將立足自身進一步強化改革思維,在服務區域科技教育發展上做實事,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為徐州發展盡一份力。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此,市政協委員、江蘇青創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學強表示,新質生產力是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我將繼續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履職熱情,積極協商議政、踴躍建言獻策,為高質量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徐州新實踐貢獻智慧力量。”
“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關鍵。” 市政協委員、江蘇省精創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超飛深知科技創新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近年來,公司始終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不斷攻克技術難關,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技術創新體系。李超飛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將帶領企業持續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進一步履行好代表職責,為徐州區域經濟穩健增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