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近召開的市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無黨派”作為一個新的界別閃亮登場,使我市政協的參加單位達到了27個。
“無黨派”,即“無黨派代表人士”的簡稱。但在過去,“無黨派”是指無黨派民主人士。無黨派民主人士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和歷屆全國委員會參加單位之一,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為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而奮斗的一些人士。無黨派民主人士是在中國革命的具體歷史條件下發展形成的。比較著名的有郭沫若、馬寅初、李達等。他們雖然沒有組織一個政黨或政治團體,但卻領導著很大的一批民主人士,聯系著許多方面的人士在奮斗。1948年5月5日,郭沫若與各民主黨派領導人聯名通電響應中共“五一”號召時,就首先使用了無黨派民主人士這個名稱。1949年,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時,經過中共與各個方面磋商,最后將無黨派民主人士列為新政協的一個參加單位。當時,充分考慮到無黨派民主人士是長期參加民主政治活動的,從廣義上說,是一種黨派性的活動,只不過沒有黨派組織罷了;他們實質上是沒有黨派組織的有黨派性的民主人士。因此,將無黨派民主人士劃分到黨派代表類。在我市政協發展史上,無黨派民主人士同樣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無黨派”界別在我市新世紀新的一屆政協會議上閃亮登場,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對統戰工作新要求的重要舉措,既符合政協章程的有關規定,也符合我國新的社會階層不斷涌現的新趨勢,進一步體現了人民政協較大的包容性和廣泛的代表性,必將大力推進政協工作的開展。
參加本屆政協會議的我市“無黨派”界別的委員共有11人,平均年齡43.3歲,他們大多來自我市各級政府部門和大專院校,其中有研究生學歷的就有6人。在本次政協會議上,他們認真討論了中共徐州市委書記何權同志的講話和會議的有關報告,并就建設徐州綜合性大學、加大科技投入等提出多份提案。他們紛紛表示,要主動圍繞市委和市政府工作的大局,認真履行委員職責,積極反映自己所代表的那一部分群眾的意愿和呼聲,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六大精神,努力實現富民強市、全面建設寬裕型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