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仰東
(2007年4月10日)
各位委員、同志們:
今年3月5日,市委、市政府在人民舞臺召開全市“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動員大會,動員全市上下以奮發有為、爭先進位的精神,努力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這次會議精神,更加自覺地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更加自覺地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更加自覺地發揮協調關系、匯集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為“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不斷提高對“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重要意義的認識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鄧小平同志在談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時,使用了一個重要概念——“小康”。1987年,鄧小平明確提出了“三步走”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戰略構想。黨的十三大把鄧小平的這一戰略構想作為我們黨和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已經達到小康水平。但是,從我國的國情來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黨的十六大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從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等方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根據十六大的戰略部署、胡錦濤同志在全國人代會和在江蘇考察工作時對江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定位,我省把“兩個率先”確立為本世紀頭20年奮斗的總目標。2006年,省委書記李源潮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到2010年左右實現江蘇省全面小康。
2006年,市委書記徐鳴在徐州市第十次黨代會上指出,建設小康徐州,未來5年確保完成省定18項指標中的17項指標,農民人均收入力爭達到全面小康要求,全市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是省委、省政府對新時期我市發展的總要求,也是市第十次黨代會確定的“十一五”期間的總任務。今年,是“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的開啟之年,我們要從事關全市人民的福祉,事關徐州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事關徐州在全省和區域發展大格局中地位的高度提高對“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重要意義的認識。既要看到前進道路上我們所面對的諸多矛盾和困難,也要看到我們面臨眾多發展機遇。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抓住新機遇,應對新挑戰,把我市的各項事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緊緊圍繞“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的重大問題建言獻策
胡錦濤同志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人民政協責任重大,地位重要。”人民政協作為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如何圍繞“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出謀劃策,既是檢驗我市政協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按照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要求,把推動發展作為政協工作的第一要務,充分發揮政協組織自身優勢,準確把握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與促進發展的結合點,把政治協商的重點放在事關發展全局的重要問題上,把民主監督的著力點放在優化發展環境上,把參政議政的落腳點放在發展的重點、難點、熱點上,積極圍繞建設小康徐州、實力徐州、和諧徐州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位置超脫、聯系廣泛的優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開展調研,爭取提出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意見。當前,政協調研視察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要一絲不茍、一著不讓地抓好落實,力爭取得實效。
三、積極為“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營造良好的氛圍
“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關系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是全市人民的共同目標和追求。要突出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團結包容的優勢,積極做好團結穩定的工作。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增添新的活力。要廣交朋友,廣納群言,廣薦賢才,廣求善策,積極做好宣傳政策、凝聚人心的工作,努力形成人人思小康,齊心奔小康的濃厚氛圍。要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聯系,舉辦形式多樣的聯系活動,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共同為徐州的改革發展服務。要深入基層,密切同社會各界群眾的聯系,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疾苦,反映群眾的愿望和要求,謀發展之策,鼓發展之勁,聚發展之力。
四、在“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的進程中提高履行職能的水平和實效
“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徐州”,對發展環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對政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按照科學發展觀指導和推動政協工作,既要保持和發揚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又要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探索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新形式,不斷深化對政協工作特點和規律的認識,克服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提高實效性,在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上,充分展示政協工作的新亮點。廣大政協委員要強化責任意識,自覺地把社會榮譽和社會責任統一起來,努力提高自己的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在積極履行委員職責的同時,爭取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為發展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要不斷提高政協機關干部的素質,提高政協機關的服務水平,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服務發展的創新舉措,全面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進一步推進政協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