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市政協2012年工作回眸
2012年是十四屆市政協的開局之年。自去年6月份順利實現換屆以來,十四屆市政協著眼于新形勢新任務,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繼續按照“高度一致,全力支持,履行職責,樹立形象”的總體要求,圍繞全市工作大局,明確工作重點,強化自身建設,提升工作水平,切實有效地履行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實現了新一屆政協的良好開局。
今冬臘梅分外香,碩果累累又一年。回首十四屆市政協2012年的履職歷程,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不斷推進人民政協事業向前發展的進程中,市政協堅持建言發展大局、情系民計民生、凝聚發展合力、狠抓自身建設,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新進展。盤點十四屆市政協半年來的履職記錄,一件件提案、一項項調研、一份份建議案,無不印記著市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為民的生動實踐,進一步彰顯了我市政協工作的鮮明特色。
履職建言 突出“兩個率先”主題
參政參到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十四屆市政協緊緊抓住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開展調研視察活動,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許多有見地、有價值的意見建議。
促進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新一屆市政協始終堅持的履職主線。廣大委員通過調研視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產業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提出一系列建議,促進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小微工業企業健康發展對促進全市經濟持續增長意義重大。市政協組織委員針對制約企業發展的實際問題深入調研,召開常委會議專題協商,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財政金融支持、緩解融資困難、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形成了《關于優化環境,減輕負擔,促進全市小微工業企業健康發展的建議案》報市委、市政府。市委書記曹新平批示要求認真研究,提出具體落實意見。秸稈綜合利用一直是委員建言的熱點。關于“推廣秸稈太陽能沼氣循環利用技術”的建議提出后,相關部門加大推進力度,促成了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在我市的成功建成。《人民政協報》以“徐州市讓秸稈變廢為寶成循環經濟典范”為題,對這一做法進行了專門報道。
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始終是廣大委員關注的重點。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以來,有關中心城市建設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均占其總數的35%以上。近年來,隨著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框架的全面拉開,市區300余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委員們著眼城市長遠發展,圍繞提升城市飲水保障能力及時開展調研,常委會議進行專題協商,提出了建設地面第二水源地、統籌規劃區域供水、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等12條具體建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均作出批示,要求在制訂《區域供水規劃》中認真研究吸納。同時,委員們還圍繞建設旅游中心城市、觀音機場建設等積極建言獻策,促進了相關工作的開展。
民生是和諧之本。新一屆市政協繼續堅持“以人為本、履職為民”的理念,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半年多來,市政協重點圍繞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問題獻計出力,推動了一批惠民舉措的有效落實。市政協組織委員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開展專項視察,提出了進一步提高群眾參保率、調動部門參與率、加強基金監管審計等具體建議。為促進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新政策的落實,市政協組織委員進行視察監督,從完善職工醫保政策體系、解決住院難問題、滿足參保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幫助部門改進工作。近年來,市區交通擁堵給市民出行帶來嚴重影響。民盟市委多次調研,在一次全會上進行大會發言,提出了全面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交優先推進力度、整治中心城區交通擁堵誘發點等11條建議,為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提供了有益參考。同時,委員們還對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設立公共自行車站點等進行調研視察,提出對策建議,推進了群眾關心關注問題的較好解決。
發揮優勢 凝聚各方智慧力量
為切實加強與市各黨派團體的聯系合作,努力營造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圍,十四屆市政協建立了不駐會副主席參與政協領導班子工作分工制度,共同推動政協工作開展;召開秘書長聯席會議,定期通報情況,加強溝通合作;尊重和保障市各黨派團體在政協中的民主權利,通過聯合開展調研視察,優先安排大會發言,重點督辦相關提案,在《政協視窗》刊發署名文章,為各黨派團體更好地參政議政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以來,市各黨派團體圍繞全市科學發展大局積極履職出力,就發展文化產業、加快物聯網發展、強化食品安全等內容提交大會發言材料8篇,提出提案44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39件,在政協組織中的作用得到了切實有效發揮。
為廣泛開展聯絡聯誼和對外交往,市政協通過視察新華僑華人在徐創業發展情況,主動走訪服務臺商,了解訴求,排憂解難,為在徐僑資、臺資企業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市政協還積極配合全國政協、省政協來徐開展專題調研活動;積極加強與駐徐省政協委員聯系,主動為其參加省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議和專題會議,在更高平臺上為加快徐州發展獻計建言提供服務;切實做好外地政協來徐考察交流的對接工作,宣傳我市發展成就,擴大徐州影響;加強對基層政協的聯系指導,共同開展調研視察和交流聯誼活動,形成上下聯動、協調配合、互相促進的工作格局。
為進一步做好文史和政協宣傳工作,市政協召開全市政協文史工作座談會,編輯出版《徐州文史資料·民國史料專輯》第32輯,發揮了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獨特作用;精心組織策劃政協宣傳工作,密切與各級媒體的聯系,辦好《徐州日報》“政協視窗”專欄,重視政協網站建設,擴大信息量,增強可讀性,系統宣傳政協履職動態和委員風采;召開《徐州政協》辦刊座談會,吸納委員和專家建議,改進版面設計和欄目安排,信息載體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加大在《人民政協報》、《徐州日報》等媒體的宣傳報道力度,進一步擴大了我市政協工作的社會影響。
開拓創新 著力提高工作水平
為進一步改進經常性履職工作,市政協遵循“少而精、專而深、出精品、求實效”的原則,成立重點課題調研組,由政協副主席牽頭負責,圍繞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深入調研,專題調研質量有了新的提高;重新修訂《視察工作條例》,進一步規范視察程序和組織形式,明確委員參與視察的規定要求,使視察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富有成效。半年多來,市政協先后圍繞彭祖文化挖掘與利用、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等10余項內容進行視察,并形成針對性較強的專題視察報告,供市黨政領導參考。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方面,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以來,共轉辦社情民意信息269件,省、市黨政領導批示12人次。“促進蘇北農村小學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經省政協專報省政府后,副省長曹衛星專門作出批示。“關于聘用‘布衣參事’的建議”得到市長朱民充分肯定,市政府3次常務會議進行專門研究,決定在我市嘗試推行政府參事制度。
為充分發揮委員、界別和專委會作用,市政協針對換屆后新委員較多的實際情況,及時舉辦學習培訓班,邀請全國政協和省政協專家,為300多名新委員進行專題輔導,促進委員拓寬視野,提升履職能力;推薦委員擔任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評議員、特邀監督員,為委員履職提供平臺;落實委員服務管理各項規定,對委員履職進行量化考核與管理。一系列務實之舉的實施,使得政協委員的主體意識和參政議政的熱情與能力顯著提高,除一次全會外,委員參加各類履職和培訓等活動1600余人次。同時,市政協還修訂界別活動辦法和聯系制度,加強對界別活動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形成了政協領導、專委會、辦公室分工聯系界別的工作格局,各界別先后開展活動42次,政協界別優勢進一步彰顯。
為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市政協積極適應新形勢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按照市委有關要求,指導各縣(市)區建立鎮(街道)政協工作委員會,并圍繞政協工委建設運行情況開展專題調研、提出意見建議,還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推動政協工委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目前,全市158個鎮(街道)政協工委基本達到了有人員、有牌子、有場所、有經費、有制度、有臺賬的“六有”標準;各政協工委積極組織委員認真履職,各項活動開展規范有序,政協工作領域得到有效拓展。
為進一步加強機關自身建設,市政協結合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和“三解三促”工作的總體部署,繼續開展以“提高工作標準、提升工作水平”為主題的“雙提”學教活動,大力倡導“深入學習、用心工作、善抓落實”的工作作風,引導機關干部振奮精神、提升能力、轉變作風,機關的政務性服務能力和統籌協調能力不斷增強。同時,堅持把制度建設作為新一屆政協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修訂完善了會議組織、學習培訓等15個方面的具體制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機關工作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