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逢盛會,瑞雪兆豐年。1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徐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隆重開幕。來自全市各界的政協委員歡聚一堂,認真履行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神圣職能。
中共徐州市委書記徐鳴到會發表講話,市政協副主席高之均主持會議。
市政協黨組書記莊華平,市政協副主席吳報強、陳大偉、趙彭城、李申、孫曉青、曹文泉、李君超,秘書長吳新福出席會議。
應邀出席開幕式并在主席臺就座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領導李福全、劉忠達、陸正方、陳美行、王希龍、肖俊、李榮啟、李開文、周玉龍、秦景安、段雄;往屆市政協領導何賦碩、胡振龍、廖文才、孟慶華、蕭樹平、公方泉。
應邀出席大會的還有在徐的省政協委員和市級機關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
出席本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應到488名,實到448名,符合法定人數。
8時40分,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隆重開幕。
徐鳴首先代表中共徐州市委,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過去的五年,全市上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勝利完成了十五計劃目標,創造了徐州歷史上的又一個黃金發展期。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城市面貌發生新變化,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和諧社會建設邁出新步伐,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黨的建設得到新加強。回顧十五的發展,我們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更加堅定了我們在新的起點上加快兩個率先的信心和決心。
徐鳴指出,十一五是我市兩個率先進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我們面臨著工業化轉型、城市化加速、市場化完善和國際化提升的新形勢,既面臨著國內外產業轉移、沿東隴海線產業帶開發、徐州都市圈建設等新機遇,又面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中不確定因素增多、區域競爭激烈的新挑戰,發展的基礎比“十五”更好,但發展的難度也比“十五”更大。在這個關鍵的發展時期,我們要咬定新目標,抓住新機遇,破解新難題,團結一切社會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和組織全市900多萬人民,為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而全力奮斗。
徐鳴強調,推進“十一五”發展,必須用新的宏偉目標統一思想和行動。我們要經過今后五年的不懈努力,實現五個方面的主要目標:一是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二是經濟發展質量顯著提高;三是城鄉居民收入顯著增加;四是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五是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推進“十一五”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四個優先”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必須充分調動全市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更好地發揮人民政協的重要作用。多年來,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為推動全市民主政治建設、加快“兩個率先”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推進“十一五”發展的新征程上,人民政協肩負的任務更加繁重,人民政協的工作大有可為。希望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把促進和服務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雄厚、聯系面廣的優勢,緊緊圍繞“十一五”目標任務,圍繞建設新農村、推進產業帶、構筑都市圈等重大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更好地協助黨委和政府做好團結群眾、維護穩定的工作,更好地反映民情、順應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在全市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為又快又好地推進“十一五”發展,加快建設繁榮文明和諧的新徐州作出新的貢獻!
市政協副主席高之均受政協徐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報告在回顧了2005年市政協的各項工作后指出,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兩個率先”進程的關鍵一年。新的一年里,市政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在中共徐州市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九屆七次全會和全省政協工作會議要求,緊緊圍繞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大局,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我市“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市政協副主席陳大偉受政協徐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作十二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
委員們就位
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幕
市委徐鳴書記講話
市政協高之均副主席作全委會工作報告
大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