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政協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協要聞
    為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獻智獻策——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大會發
    2013-01-08 11:15作者: 學宣委來源:本站

      1月7日下午,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部分縣(市)區政協的代表懷著高度責任感,走上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發言席,為徐州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建言獻策。

      建議凝聚智慧,措施科學可行,這些都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各縣(市)區政協的智慧成果,必將為加快“兩個率先”、建設美好徐州提供重要參考。

    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工程  致公黨徐州市委

      致公黨徐州市委認為,我市具有獨特的文化和科技資源稟賦、產業優勢、融合基礎和發展環境,特別是徐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功晉級國家高新區,為創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提供了必需的依托條件。但文化科技創新缺少頂層設計,文化產業科技含量低,沒有建立文化科技發展的人才支撐體系。
      為此,致公黨徐州市委建議,要完善文化科技創新的機制,構建我市政產學研文化科技協同創新中心,搭建對接平臺,形成發展“合力”;推進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創建,加強資金、人才、技術等文化科技創新要素向基地的聚集;加大文化科技創新投入,設立文化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完善多元投入機制;培育骨干文化科技企業,對研究開發文化科技相關產品的企業給予獎勵,對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資金支持;打造文化科技創新園區,重點扶持專業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向中小文化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服務;加強文化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實施高層次文化人才培養及引進工程。

    創新體制推進農業現代化  民革徐州市委

      民革徐州市委認為,近年來,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有關文件要求,圍繞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農業經營體制上依然存在土地經營規模偏小、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待完善、農民組織化建設檔次不高等突出問題。
      為此,民革徐州市委建議,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宣傳推廣各種有效流轉形式,加強流轉制度建設,加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貫徹實施力度;提升農民合作程度,增強農民市場主體地位,突出抓好單體合作社規模化建設;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將基層組織作為公益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整合規范現有服務機構,鼓勵科技人員到農業生產第一線服務;健全農村制度體系,加速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加大政策支農力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鼓勵能帶來資金、項目以及懂技術的農民向縣城和中心城鎮流動。提高農民個人參保率和覆蓋率,擴大社會保障面。

    創新機遇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九三學社徐州市委

      九三學社徐州市委認為,目前,我市已經建立了三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大學科技園。201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列統企業達434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總量居蘇北5市之首,增幅居全省首位。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在迅速成長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偏小,有的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弱,又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國內外科技成果;部分新材料、新醫藥企業處于產業鏈下游,易受中間體、原材料價格影響,利潤空間較小等問題。
      為此,九三學社徐州市委建議,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營造協同創新氛圍;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打造良好的協同創新政策環境;積極引導多方合作,構建協同創新平臺;實現科技資源共享,建立健全科技資源共享的政策法規體系及管理模式,提升協同創新水平;加大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強化協同創新智力支撐,推動企業成為選才、引才、用才的主體;編制高新技術產業技術路線圖,提高協同創新效率。

    打造現代服務業區域高地  民盟徐州市委

      民盟徐州市委認為,我市近年來著力于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升了產業集聚水平和集聚效應,促進了城市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當前,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還存在金融業服務能力結構性不足、文化旅游業開發和創新有待提高、傳統服務業的業態與內涵有待豐富、科技與服務外包業發展相對滯后、服務業高層次和領軍型人才匱乏等問題。
      為此,民盟徐州市委建議,我市應從戰略規劃提升、空間布局優化、龍頭項目實施、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入手,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形成集聚度高、競爭力強、服務體系完善的現代服務業集群;打造“一心兩區”,引領城市CBD快速發展;調整金融行業結構,建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加大引進銀行、證券等各類金融服務企業的力度,為現代服務業提供多樣化的服務產品;加強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完善旅游服務接待功能;提高新興服務業集聚水平,豐富傳統服務業的內涵,依托優勢產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科技服務機構;加強政策扶持,為集聚區發展提供保障。

    加快空港經濟發展步伐  民建徐州市委

      民建徐州市委認為,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空港經濟的發展,有效拓展了城市經濟發展空間,進一步提高了全市的國際化程度。但由于我市的空港經濟和臨空產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后勁不足,詳細性發展規劃明顯滯后,園區的管理體制尚未成熟,臨空產業的集聚尚未形成良好效應。
      為此,民建徐州市委建議,我市應成立臨空經濟發展指揮機構,加大觀音機場擴建發展力度,加強航線網絡建設,提升服務質量,借助外援共建臨空產業園;大力引導扶持力度,完善產業結構,擴大總體規模,提升園區規格,促進空港產業發展;發揮集聚效應,爭取政策扶持創建省級臨空經濟園區,抓住省委、省政府鼓勵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政策機遇,獲取更多的政策優惠和更高的發展平臺;規劃建設“半小時經濟圈”,將我市空港經濟區的發展,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區、徐州國家高新區和高鐵商務區統籌規劃、互動發展,完善路網設施,打造快速通道,推動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更好地發展。

    加快故黃河文化走廊建設  民進徐州市委

      民進徐州市委認為,我市故黃河沿線地區文化資源豐富,涵蓋了兩漢文化、三國文化、宗教文化、軍事文化等眾多類型,是我市文物保護單位集中分布的區域。但文化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文化產業發展緩慢、深度不夠,文化資源多頭開發缺乏特色,文化產業高端人才匱乏。
      為此,民進徐州市委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故黃河文化走廊建設的重視和支持力度,穩步推進文化走廊建設的順利開展。有效整合文化資源,形成“一帶六區”的空間開發格局,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精心培育以文化旅游業為核心,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博覽業、文化休閑業等為重點的文化產業體系。特別重視融入楚漢文化元素、彭祖文化元素和地方民間文化,培育拳頭產品,提升文化品位。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增強“走廊”建設智力支撐。立足長遠發展,集中引進和留住文化走廊建設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為加快故黃河文化走廊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同時,加快培育創業型領軍人才,提高政府推動文化建設的能力。

    突出特色打造區域醫療中心  農工黨徐州市委

      農工黨徐州市委認為,近年來,我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衛生資源總量不斷壯大,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但仍存在專科醫院設置不夠合理、臨床專科優勢不夠突出、特色專科領軍人物相對不足等問題。
      為此,農工黨徐州市委建議,調整優化醫療機構布局,根據我市區域人口分布、人口流動和交通等實際情況,規劃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布局,合理設置心胸、耳鼻喉、康復等專科醫院;實施重點專科帶動戰略,圍繞特色專科建設,依托徐州醫學院的資源優勢,打造科研基地,推動成果轉化;引導民營專科醫院提檔升級,鼓勵民營資本建設規模大、起點高、水平高,能夠與公立醫院形成競爭的特色專科醫院,構筑我市多元化主體舉辦醫療機構的新格局。發揮衛生交流平臺作用,在不斷的交流中逐步確立我市各醫療專科的龍頭地位,把重點專科優勢“推出去”,實現優質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吸引更多外地群眾來徐就醫。

    加快提升城市排澇功能  市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

      市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認為,城市排澇功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極端性災害天氣頻發。
      為此,市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建議,立交橋應成為防范重點,要增大立交泵站排水能力,減少周圍雨水匯入立交的幾率,盡快優化立交周邊排水管網設施,盡量減小立交周圍匯水面積和積水量;要提高我市的城市排水規劃建設標準,提高暴雨重現期標準,盡快修訂我市暴雨強度公式,補充完善近年來的降雨資料,加快修訂我市暴雨強度公式的進度,提高河道排澇標準;要進一步創新規劃、設計理念。要擴大水體面積,增加調蓄能力。增強規劃前瞻性,加大規劃執行力,合理規劃出每個地塊的地面標高。創新設計理念,減少雨水徑流;要多管齊下,全面提升我市應對高強度暴雨能力。建立完善的預報系統,集中管理。定期養護維修管網及配套設施,加大管養投入。集中整治易積水路段。

    加快千億元旅游大產業發展  政協沛縣委員會

      政協沛縣委員會認為,近年來,我市圍繞建設區域旅游中心城市的戰略部署,加快培育千億元旅游大產業。全市上下按照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的要求,以大項目建設促轉型,大宣傳推介塑形象,大產業提升創品牌,開創了徐州旅游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但同時也面臨著規劃銜接不緊、文化內涵不足、項目進展不快、產業化水平不高、旅游品牌不響等問題。
      為此,政協沛縣委員會認為,要嚴格落實規劃,指導調控旅游開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優勢,破解要素制約,推動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加大財政投入和招商力度,認真落實土地、稅費、信貸等扶持政策;加快項目建設,推進產品轉型升級,整合資源,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品牌;確立中心城市地位,重點加強漢文化、漕運文化、武術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與生態文化的結合,塑造鮮明的個性特色,培育旅游大市場;拓寬營銷渠道,構建一體化營銷模式,降低營銷費用,形成復合價值,帶來疊加效應。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政協泉山區委員會

      政協泉山區委員會認為,近年來,泉山區加快實施文化強區戰略,全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全區經濟新的增長點。但整體產業發展也面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表現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文化含量不高、文化影響力不強;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發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通;文化創意產業高端和復合型人才匱乏。
      為此,政協泉山區委員會建議,以政策引導與產業規劃為切入點,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提速增效;以政府主導和銀企對接為途徑,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打造多元融資渠道;強化政府在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建立公共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保證財政文化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預算支出增幅;以加強政產學研合作為抓手,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以培育龍頭項目和品牌企業為突破口,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以對上爭取和對外推介為著力點,提高徐州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加大對政策和資金的爭取力度,持續抓好徐州動漫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

    研發彭祖文化建設宜居彭城  市政協文史委員會

      市政協文史委員會認為,近年來,彭祖文化不斷發展,豐富了傳統生命科學,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也為徐州增添了寶貴的人文科學遺產。彭祖園的敞園改造,彭祖養生飲食的深入探索,弘揚彭祖文化的節慶活動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同時也存在宣傳力度不夠、品牌認知度不高;研發水平不高、產品檔次有待提升等問題。
      為此,市政協文史委員會認為,加大對彭祖文化的宣傳力度。要加強定位宣傳,充分發揮影視作品的宣傳作用,創作有關彭祖及其養生文化的影視精品力作;創建產學研一體的權威性研發機構,多角度推動徐州彭祖養生旅游中心的確立;整合資源,打造載體,高標準規劃建設彭祖文化景點、深入挖掘彭祖養生文化、積極培育旅游節慶品牌,重點培育“彭祖養生國際文化節”、“世界彭氏宗親公祭彭祖大典”等旅游節慶品牌;利用徐州飲食在淮海經濟區餐飲界有較大影響的優勢條件,積極申報設立中國廚師節并爭取承辦權,力求為推動徐州彭祖文化旅游的深入發展增添新的重磅品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城市| 丁青县| 汤原县| 肇东市| 太谷县| 巴塘县| 木里| 乐陵市| 开江县| 柏乡县| 双桥区| 阿合奇县| 澄迈县| 双牌县| 涟源市| 江津市| 叙永县| 修武县| 横峰县| 通州市| 淮安市| 涞源县| 通海县| 都江堰市| 湘潭县| 杭锦旗| 特克斯县| 富源县| 庄河市| 麟游县| 龙岩市| 东丽区| 十堰市| 亚东县| 徐汇区| 兰考县| 商南县| 都兰县| 阳泉市| 泉州市|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