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省政協召開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理論研討會。省政協主席黃莉新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政協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理論研討會精神,圍繞“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主題深入開展理論研討,努力推動人民政協理論研究邁上新臺階,不斷開創新時代我省政協工作新局面。
會上,徐州市政協主席王安順作了題為《堅持黨的領導、穩步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大會交流發言。全文如下:
堅持黨的領導 穩步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
近年來,徐州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國政協、省政協指導和市委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堅持搭平臺、建機制、搞協商、解民憂、聚民心、促和諧,推動委員下沉,延伸工作手臂,探索出一條“黨委領導、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實踐之路。
一、堅持新思想引領,切實找準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的結合點
今年2月,全國政協調研組到徐州調研,對睢寧縣政協嘗試基層協商民主建設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鼓勵徐州勇于創新、大膽實踐,進一步深入探索。省政協下發通知,把“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研究任務交給了徐州市政協。我們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強大理論依據、緊迫時代要求,自覺肩負起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使命擔當。從制度設計入手,研究制定了《關于充分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推進全市基層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制度文件,為推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5月20日,在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了交流發言,受到了全國政協、省政協領導和與會同志的充分肯定。
二、堅持新思路推進,探索建立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平臺機制
一是建立黨領導的組織推進體系。成立了市、縣(市、區)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領導小組,市、縣(市、區)黨委書記任第一組長,政協主席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縣(市、區)政協。鄉鎮(街道)、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相應承擔組織領導責任。二是搭建政協指導的基層協商民主平臺。針對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缺乏載體的問題,組建委員履職小組,搭建鄉鎮(街道)、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三類協商議事會議平臺,分別由鄉鎮(街道)委員履職小組負責人、聯系村(社區)、企事業的政協委員擔任協商議事會議召集人,組織指導協商議事。三是構建適用可行的運行機制。精心確定協商議題。聚焦脫貧攻堅、污染防治、鄉村振興等重大課題和民生實事,通過入戶走訪、發放議題征集表、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收集、篩選議題并公示。認真組織協商議事。由鄉鎮(街道)委員履職小組負責人或聯系村(社區)、企事業的政協委員負責組織、主持協商議事會議,按照提出意見、互動協商、修訂意見、提請確認等步驟,就議題充分協商,形成共識。推動協商成果實施。及時將協商成果向群眾和相關單位反饋,并在下次協商議事會議上予以通報,形成了協商議事的完整“閉環”。
三、堅持新使命激勵,聚力打造有事好商量的基層協商民主品牌
一是堅持以點帶面。涵蓋鎮(街道)、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在內的首批157個試點單位相繼開展協商議事,積累實踐經驗。二是提高協商層次。市、縣(市、區)政協領導班子、專委會成員和政協委員下沉到鄉鎮(街道)、村(社區),指導協商議事會議召開,提高了協商層次和水平。三是增強協商能力。分層舉辦協商民主專題培訓班,加強對政協委員、專委會成員和協商議事會議成員的業務培訓。組建市、縣(市、區)政協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協商議事提供專業咨詢和智力支持。市委觀摩會后,市、縣(市、區)政協主席、委室同志分批、分組深入包掛單位開展“回頭看”,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彌補短板,并學習借鑒浙江、安徽、四川等地經驗做法,修訂完善工作流程、操作細則等制度規范,制作鄉鎮(街道)、村(社區)協商議事案例宣傳片和議事室建設模板。目前,全市共召開協商議事會議500余次,市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召開動員部署、調度推進、觀摩交流等會議27次,豐縣等5個縣(市、區)實現了鄉鎮(街道)試點工作全覆蓋。
通過探索實踐,我們獲得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黨的領導是保證。市委深改委會議專題研究,建立市、縣(市、區)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領導小組,黨委主要領導任第一組長,協商議題由黨組織確認,協商結果由黨組織確定后實施,為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政協搭臺是關鍵。市縣政協的主要任務是搭臺,搭臺需要找到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結合點。我們創新設立鎮(街道)、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三類協商議事會議平臺,組織、指導各類協商議事會議召開,構建了科學有序的協商議事運行機制,保證了基層協商民主實踐能夠系統化開展、制度化推進、常態化運行。
(三)各方參與是基礎。協商議事會議成員由政協委員、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公職人員和企事業代表組成。協商主體由利益相關方代表、協商議事會議成員及其他相關人員構成。每次協商議事會議,利益相關方代表人數不少于總人數的50%,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協商主體的廣泛性、代表性與協商結果的公平公正。
(四)服務群眾是目的。“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協商民主的真諦,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我們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以百姓滿意不滿意為衡量標準,圍繞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老舊小區改造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在黨委、政府與廣大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無障礙溝通的橋梁,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從“為民做主”到“由民作主”、從“做群眾工作”到“由群眾做工作”的轉變,推動了政協工作由發現問題、反映問題向發現問題、反映問題、解決問題轉變,體現了人民政協為人民,群眾感到政協離得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我市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探索實踐,自始至終在全國政協、省政協指導和市委領導下進行。文件起草過程中,多次赴全國政協、省政協匯報,各級領導、各位專家逐字逐句審核修改。省政協高度重視,黃莉新主席全程關注、聽取匯報、把關定向、現場指導,給我們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各位副主席和委室同志給予熱情鼓勵和大力支持;市委多次專題研究,周鐵根書記親自動員部署,深入試點單位指導探索實踐,為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強保障。下一步,徐州政協將按照省政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在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上狠下功夫,在提升協商實效上狠下功夫,以釘釘子的精神推進工作常態化, 9月底實現全市鄉鎮(街道)協商議事全覆蓋,村(社區)達到50%,年底前村(社區)達到80%,切實把協商議事平臺打造成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平臺,宣傳政策、推動落實的平臺,化解矛盾、社會治理的平臺,建言資政、凝聚共識的平臺,努力為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作用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