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孫店社區閆河果蔬生態園一片繁忙景象,村民們正將一個個又大又圓的的西瓜往車上裝,再由運輸車輛銷往徐州本地市場及安徽等地。炎炎夏日,西瓜供不應求,看著每天來往載滿貼著孫店閆河標簽西瓜的運輸車輛,孫店社區書記劉桂德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集體經濟增收的路子算是邁出了第一步,回想起果蔬生態園建園之初的難處,3個月前的協商議事會議,仍然歷歷在目。
多年來,孫店社區一直沒有很好的發展,村民多以散戶種植糧食、蔬菜為主,眼看著周邊的社區都發展了,集體富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劉桂德很是著急。眼下,區委、區政府要求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加大產業調整,正當時機。劉桂德與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經過深思熟慮,計劃在閆河西建設300畝果蔬生態園,配建高標準現代化設施大棚,形成多品種種植體系,打造生產標準高、產品質量優、產業鏈條長、增收效益好的農業生產基地。
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土地流轉實施初期,卻遇到了重重阻力。原來,這些土地用來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當聽說要進行土地流轉時,老百姓不理解,認為自己種的好好的土地為什么要流轉給集體呢?126戶居民中,只有十幾戶同意流轉,導致工作難以開展。
怎么辦?劉桂德想到了協商議事會議這個形式,既然是涉及到全社區老百姓的事,為何不讓大家一些來商量呢。于是,經過議題公示、充分征求意見等程序后,3月27日,一場決定著孫店社區集體經濟走向的協商議事會議召開了。潘塘街道包掛領導、社區兩委班子、社區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等共計19人圍坐在會議室,商討著如何大力發展社區集體經濟。與會人員就種植什么品種作物,投入資金問題,如何管理等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做為協商議事會議的第一召集人,劉桂德首先介紹了社區目前的實際情況,多年來社區一直都是傳統種植、養殖,在土地上的收入很少。以前社區基本沒有收入,現政府占用土地有一部分集體資金,想用在增加老百姓收入上,請各位代表商量商量共同發展道路怎么走好。接著黨員代表張躍進說,眼看著周圍的老百姓越來越富,完全支持社區發展產業轉型,走共同致富的路子。建議結合社區實際,加大種植傳統韭苔,收入穩定。黨員代表王永報表示:我以前干書記的時候沒能很好的帶領村民致富,集體收入也沒能增加,現在區里有好的政策,我支持社區發展集體經濟,建議學習周邊種植的經驗,能保證增收。群眾代表孫路建議蓋陽光大棚,嘗試種植高檔水果,市場需求大,價值高,收入也高。群眾代表黨傳芹認為,大龍湖六堡社區種植西瓜,多年來打出品牌,全市市民都知道也喜歡,皮薄甜脆,每年都是提前上市,價格也高。另外西瓜種植技術也不難,好管理,推薦種植西瓜……整個會議持續了兩個多小時,與會代表積極發言,充分討論,最終達成了共識,堅定了產業發展道路,明確了由集體統一進行產業轉型,集體出資,聘請技術人員,引進高效農業種植。
會后,劉桂德一邊帶領兩委班子多次調研,詳細摸清市場情況,為制定發展規劃做準備。一邊充分發揮“黨員中心戶”的積極作用,通過黨員中心戶帶領黨員,黨員動員群眾,一戶戶講政策,宣傳社區發展規劃,漸漸的從剛開始流轉的30多畝地,到后來成功流轉了300畝土地,統一由集體進行農業產業轉型。后來,又進行了幾輪協商,最終確定在園區建設30個西瓜大棚,并栽種100畝優質品種黃桃、50畝青豆及50畝孫店的特色產業四季“韭苔”。
如今,閆河果蔬生態園已初具規模,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30個西瓜大棚里的西瓜就豐收了!現在,每天的西瓜產量能夠達到近萬斤,接下來,他們又在黃桃種植園區,套種了露地西瓜,預計7月初豐收。劉桂德欣慰的說,等到來年春天,我們孫店社區的閆河果蔬生態園一片片桃花盛開、幾十個草莓大棚和西瓜大棚也將迎來采摘的市民,我看到了集體經濟發展的希望,我們將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致富之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