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區環城街道在社區管理上,始終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工作理念。一方面問需于民,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另一方面問計于民,有事商量著辦,大家事、大家議。積極推進“多方參與、協商共治”的社區居民自治模式,加強“社區協商議事室”“小區協商議事站”規范化建設,深化社區協商議事工作,努力構建“以街道黨工委為領導核心,社區為責任主體,居民積極參與”的社區協商共治體系。
讓“小商量”滲透進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在社區,為此,環城街道積極推進社區居民自治模式,圍繞協商什么、和誰協商、如何協商、協商成果落實與評估等內容,采取“多方參與,協商共治”的社區居民自治模式,積極推進社區協商議事,著力把社會治理要求在基層末端落實到位。通過各種活動把熱心居民團結在社區黨組織的周圍,注重引導利益相關方通過“小商量”的方式,對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進行協商溝通,采取發動居民、依靠居民、群策群力的方式破解社區難題。切實從“替民做主”轉變為“讓民做主”,讓居民在有序、理性的社區協商過程中,更加理解、配合、支持社區工作。今年以來,環城街道規范化建設“社區協商議事室”11個,“小區協商議事站”27個,通過協商議事方式解決王場社區鋁廠宿舍小區內車輛停放管理問題、銀郡社區門窗公司小區車棚重建問題、華康社區春華園C2、C3棟樓污水滲透問題等32件居民關心的具體事項。
讓“有事好商量”實現“最大公約數”。將居民反映的急、難、熱問題,根據利益方范圍以議題形式提交社區協商議事室或小區協商議事站,采取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的形式進行協商,找到居民群眾意愿和訴求的最大公約數。近期,環城街道煤港社區關于老舊小區“瓶改管”相關問題進行了協商議事。該社區鐵路35宿舍、二三宿舍、化工宿舍等老小區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1400余戶居民樓仍在使用鋼瓶液化氣,使用不便且存在安全隱患,居民對“瓶改管”的呼聲很高。為此,社區邀請居民代表、黨員代表、港華燃氣工作人員、社區專職網格員等相關人員,組織老舊小區“瓶改管問題”協商議事會,形成了拆除妨礙管道鋪設的防盜網、雨搭,每戶約繳安裝費2200元的初步整治方案,通過協商議事進行了妥善解決。蘇電社區、朱莊社區通過召集居民代表、消防員、民警、城管、網格員、紅管家、好管家召開協商議事會解決了道閘啟用、飛線治理等問題,真正讓“有事好商量”實現居民利益“最大公約數”。
環城街道在協商議事的實踐中,蘊藏在居民群眾中的力量也被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來、凝聚起來,協商議事機制更好的轉變為社會治理效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圍繞中心,服務群眾,推動形成小事簡議、快事快議、難事眾議的協商議事機制,讓社區更多的事項得到充分的醞釀和監督,通過充分溝通交流和協商議事把社區管理好,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