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金年年攀升,群眾壓力太大,縣里公務員的工資一個月也不夠隨幾次禮。”
“紅事白事辦得不夠熱鬧,不吸引人,說明沒面子,這股歪風要堅決剎住。”
“一桌酒席不下于20個盤子,多數都吃不完,太浪費了。”
……
10月23日下午,在睢寧縣政協會議室,30多人濟濟一堂各抒己見,展開熱烈的討論。
這是睢寧縣的一場縣級“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專題協商議事會議,參加的人有縣政協委員、各鎮(街道)協商委員,還有縣職能部門的負責人。
在展開討論前,議題提議人縣政協教科衛體與外聯委主任婁亮已就《睢寧縣紅白事辦理建議標準和執行辦法》進行了說明,8條建議標準也出現在會議室的屏幕上。
“討論前舉手發言,服從主持人安排,面向主持人,就事論事……”縣基層協商民主建設指導委辦公室副主任孫遠晉按照《縣基層協商民主議事規則》,請與會的委員分步驟進行討論:一談怎么看,二談怎么辦,三談怎么落實。
“我們李集鎮在村級和鎮級協商議事會上,老百姓都非常支持,盼望著相關標準盡早出臺,建議從元旦起施行。”
“以前紅事白事隨點禮,那是因為大家都窮,隨禮就是互相幫襯,現在完全變味了。我們王集鎮28個村都召開了協商議事會,老百姓非常支持這個倡議。”
“不能把辛苦掙的錢浪費在拱門和餐桌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要從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形成良好社會風尚入手,紅白事標準的出臺恰逢其時。”縣文明辦負責人的發言引發了其他與會委員共鳴,對于是否需要出臺這樣一個指導性紅白事辦事標準,大家達成了共識。
但紅事白事究竟應該怎么辦?縣政協委員和各鎮協商委員們的發言逐漸激烈起來。
“紅事白事是家里的大事,不能跟子女出生辦酒席等同標準,要有所區分。”
“辦喪事不超過3天?這個跟民間風俗有抵觸,建議改成‘不超過5天’。”
“要就菜的標準作出具體規定,我們王集鎮在村級協商時就提議改成‘農村辦席不超過700元’。”
“第8條中‘倡導入園安葬,集中守靈’,這個要有具體的配套落實辦法,我們邱集鎮已經有了具體的獎補細則。”
“我是做餐飲的,現在酒席浪費數量達到50%,不管規定辦席標準是600元還是800元,都是浪費,其實500元就能吃好。”
“我們搞這個建議標準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老百姓辦不成酒席,而是要控制餐桌浪費。”
……
委員們的發言熱烈且不乏真知灼見,主持人孫遠晉的引導也駕輕就熟,協商議事討論愈發深入具體。而作為議題提議人,婁亮也不斷對一些委員提出的疑惑即時進行解答。
當參加協調議事的政協委員和鎮(街道)協商委員圍繞辦席標準產生較大分歧時,主持人孫遠晉就城區和農村辦席標準提出了兩套方案,33人分兩次進行舉手表決。有趣的是,兩套方案的贊成人數都沒達到半數。
此時,婁亮的發言適時讓與會委員們產生思考:“定標準不能機械化,既要考慮儀式感,也要考慮餐飲公司、婚慶公司的利潤,我建議標準再適中一些。”
協商議事會議在激烈討論中持續了一個半小時,主持人孫遠晉提議休會,結合大家的建議重新修改紅白事辦事標準。
10分鐘過后,與會的政協委員、 鎮(街道)協商委員和縣職能部門負責人再次舉行表決,最終全票通過《睢寧縣紅白事辦理建議標準》。
此時,對照會議開始時的“靶子”,8條建議標準全部得到了修改完善。
而在這次縣級專題協商議事會議前,全縣村級鎮級協商議事會議已經就這一議題開會410多次,有1.8萬人次的群眾參加,在全縣干群中引起強烈反響。群眾稱贊“協商定標準,辦事有規矩,人情不再累,家家都歡喜!”每次會議都成為對陳規陋習的批判會、文明新風的宣傳會、新事新辦的承諾會和移風易俗的推進會,這對睢寧推進移風易俗,建設鄉風文明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