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了3年小區路燈終于亮了,晚上出來串門更方便了,更安全了……”,和平街道民康社區居民張延峰高興地說。路燈照亮的是老百姓回家的路,溫暖的是小區群眾的心。
8月21日,泉山區政協開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專題調研。調研組在民康社區銅山1、2、3號三個單獨院落了解到路燈年久失修,多已損壞,雖歷經反映,但一直沒有得到維修,導致居民夜間出行十分不便,群眾對路燈既期待又迫切。三年來,居民夜間出行只能靠手機照明,部分年邁的老人夜間外出不方便,更不安全。小院路燈保修期已過,受制于社區維修力有限和無維修經費等因素,群眾只能在漆黑夜間行走,從最初的“不理解”慢慢積累成了“怨言”,以至于最終成了“矛盾”。調研組在詳細了解情況后,及時與相關部門、街道、社區協商溝通,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并建議社區現場召開民主協商會議,盡快維修更換路燈,保障居民安全出行。協商會上,李秋瑜、楊雅涵、唐如蓮、董建安等黨員委員不回避矛盾,當即商定,自籌資金,購買、安裝路燈,現場解決群眾 “急難愁盼”。5位黨員委員捐獻6000元購買太陽能照明燈,將三個小院路燈換新。董建安委員現場聯系有關生產廠家發貨,落實安裝時間。8月31日,6套嶄新的太陽能投光燈安裝完畢,夜晚,一束束光照亮著小院,散步的居民露出滿意的笑容。
“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落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具體事,是政協委員履職的責任。”委員李秋瑜說。黨員委員要模范帶頭,履職做好委員作業,真誠為群眾辦實事,辦具體事。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做責任擔當帶頭人。發揮委員作為,用心用情去幫助社區做點“小事”,把群眾的“小事”當“大事”去作為,發揮人民政協為人民履職擔當的作用。
“路燈壞了,委員來“出力”。社區治理有困難了,委員來“出招”。委員參與基層社區治理,有專長,更有溫度。”民康社區黨委書記朱莉莉說。政協委員站位高,立足點準,解決問題化解矛盾高效及時,廣泛吸納社會各階層的政協委員參與社區治理,是堅持人民至上、踐行初心使命的需要。
“路燈亮了,居民的心也敞亮了。政協委員履職為民,心系群眾,特別是黨員委員發揮先鋒作用,用心用情破解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把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在踐行黨員委員責任擔當上交出了一份群眾滿意的履職答卷。”區政協副主席王吉祥這樣說。
今年以來,泉山區政協堅持把助力民生實事辦理活動貫穿委員履職擔當全過程,把“為社區服務,為群眾解難”作為政協委員履職的重要載體。引領委員下沉基層社區開展協商議事、法律服務、化解矛盾糾紛、幫扶弱勢群體等活動,以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目標,立足委員專業特長和基層社區群眾所需所求,在服務群眾上用真情、出真招、真出力,真正做到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哪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委員的作用就發揮到哪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馬志武 泉山區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主任 158621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