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它恢復昔日容顏,就想起當年剛剛跨進縣政府大院的情境,這個大院留下了我青春的記憶,保存著大家奮斗拼搏的歷史,到這里猶如情境再現、歷史重演,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和自豪。”退休干部呂繼明指著修舊如舊的縣政府老大院飽含深情地說。
一個沒有“記憶”的城市,不是一個完整的城市。建筑是凝固的藝術,它承載了文化,也講述著歷史。近年來,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為保住老建筑、留存城市記憶,江蘇省沛縣政協文化文史委經過深入走訪調研,積極撰寫《關于加大老建筑保護力度,保存城市記憶的建議案》。建議對老縣政府大院等一批特色建筑留存下來、改造升級、重新利用,留住記憶。建議案提出:農村需要留住鄉愁,城市更需要留下記憶。原有大樓與院門“原樣保護”,留住“核心記憶”;利用林蔭綠化打造慢跑、晨練公園,還“靜”于民;增強場地功能的時尚性與復合性,構建城市“薈客廳”……“活化利用”是沛縣政協借助老縣委地塊的建筑特點、文化傳承、景觀資源,留住年代記憶的初步探索。
老政府大院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走過近40年的歲月,房屋雖比較陳舊,各項基礎設施老化。縣委縣政府經過多次研究,在第一時間做出決策,決定對老大院進行保護修繕。今年年初設計,4月初進行施工建設,目前一期已完工。一期主要把老大院西部的兩座老樓改造成老年大學,對于保留下來的老房子,按照修舊如舊、外樸內雅的原則,對房屋加固,對屋頂墻壁門窗進行修繕,為公益事業和商業運營提供場所。所有建筑保持原來的風貌,郁郁蔥蔥的綠植和一些基礎設施等得以保留和提升。全面完成后免費開放,營造出一處古樸優美、休閑健身娛樂的公共場所。
老地方、老房子、老味道、老感情。新時代、新征程、新政協、新作為。縣政協將以此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入調研,精準建言、高效履職,大力推進以保護歷史為前提,對更多老舊建筑進行修復,對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實現功能集約化、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