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沛縣經濟開發區漢潤路西側、東風路北側的“漢興1978”電商產業園,新農菁英助農直播間里,主播們正在神采飛揚地推銷著沛縣的農特優產品。誰能想到,這個充滿現代感的電商產業園,以始建于1978年的國營沛縣毛紡廠和兔毛廠舊址為“底板”改建而成,總投資2.2億元,占地面積5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7000余平方米。如果不是縣政協的積極建議,這里很可能因為城市建設被拆遷,成為無法挽回的“工業記憶”。
南至泗南路,西至西環路,北至沿河,東至徐沛鐵路……沛縣經濟開發區鐵西片區,因在徐沛鐵路西而得名。這里是過去的鐵西--沛公酒廠、化纖廠、紗廠、毛紡廠…… 承載著沛縣工業過往的輝煌。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廠家紛紛外遷,人員大量外流。街道亂、廠房破、房價低、上學難……落后破舊、積重難返的沛縣經濟開發區鐵西片區,如今成為環境優美、活力聚集、宜居宜業的“風水寶地”,成為沛縣城市更新產城融合的一個樣板。
城市建設關乎未來發展,關乎民生福祉,城市更新是政治試題、民生試題、經濟試題、文化試題,是一座城市的肌體修復工程、活力再造工程、產業繁榮工程、文化傳承工程、功能重塑工程、人居環境工程。當這片老廠房就要拆掉時,縣政協文化文史委認為,這里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承載著幾代人的青春。將現代產業業態和城市歷史記憶完美結合,老廠房完全可以煥發新生機,于是積極撰寫提案,形成社情民意,建議縣委縣政府在城市更新中,以科學規劃、統籌推進的慧心,追求品質、不負時代的匠心,久久為功、永不止步的恒心,建設家園、呵護生態的愛心,堅持產業空間重塑優先、產業帶動產城融合的發展模式,實現以產業興帶動區域興。
縣委縣政府充分聽取政協意見,按照“改舊如舊”的改造思路,曾經破爛不堪的老廠房,如今變成了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縣級電商直播基地、電商企業集聚區、電商優品展示區、倉儲物流區、商務配套區,成為沛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旅游觀光打卡地。園區入駐企業36家,年交易額可達2.6億元以上。據悉縣委、縣政府將以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為立足點和出發點,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科學謀劃城建工程,提升城市綜合能級,全力打造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繁榮的城市,答好沛縣政協提出的城市更新綜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