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沛縣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來自文化文史委、工商聯界、五段鎮政協工委、經濟界、中共界、科學技術界、無黨派代表人士界、安國鎮政協工委,以及文化藝術界的9位委員先后登臺,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作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參政議政的重要形式,是加強民主監督、推進協商民主的重要方式。沛縣縣委書記丁廣州,縣委副書記、縣長索向東等縣領導出席會議,認真聆聽政協委員的發言。
會上,9位政協委員的精彩發言,情系民生、干貨滿滿。沛縣政協委員季忠義代表文化文史委,針對發展壯大新能源產業提出相關建議:一是科學系統研判,培育產業發展新引擎,科學制定沛縣新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二是抓牢重大項目,積蓄產業發展新動能,對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進行精準建庫,實行“簽約-開工-投產-運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續提升重大項目竣工達產滿產率。
“以‘放管服’改革為引領,著力打造精簡高效的辦事環境,縱向上壓縮,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在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上再突破,讓企業少跑審批、多跑市場,橫向上整合,建立‘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真正實現‘一窗受理、一次辦理、一網通辦',推廣容缺后補、一次告知、首問負責、全天服務等便利化措施。”沛縣政協委員盧莉代表工商聯界為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提出建議。
發言好壞不在于長短,不在于辭藻,關鍵在于能否講到點子上,是否真實反映民意,會場上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會場上對委員發言的掌聲,是按慣例對發言者的致意,在政協這一平臺,掌聲既是對發言委員所講問題、所提建議的呼應,更是對將意見建議轉化為決策內容或決策時參考的呼喚。
臺上的委員慷慨陳詞、縱論發展民生,臺下與會者認真聆聽,仔細圈畫著發言材料上的關鍵詞、重點句。發言每到切中時弊或意見鮮明處,會場內都會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是緊扣縣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的錚錚建言,這是帶著“民生溫度”的履職獻策,這是弘揚正能量的公開講臺,這更是協商民主的生動體現。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9位政協委員的精彩發言的背后,是委員們精心選題、深入調研、科學論證的智慧結晶。
“為經濟發展建言,為群眾訴求鼓呼,機會寶貴,一定得講出點真材實料。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當好基層協商民主’領唱人‘.”沛縣政協委員李陽說,為了撰寫好這份大會發言,她和同事們除了認真調研外,還多次開碰頭會、研討會進行補充完善,它的背后凝聚著很多人的心血和力量。
沛縣縣委書記丁廣州對委員們的發言給予充分肯定,并對政協工作奮進新征程、展現新作為提出了殷切希望。丁廣州表示,政協大會發言的質量高、效果好,委員們聚焦高質量發展、心系高效能治理、關注高品質生活,調查研究深入、推敲論證嚴謹、分析有理有據、對策切實可行,充分體現了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特點,為縣委縣政府今后推進各項工作開拓了思路、提供了支持。
沛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索向東代表縣政府,對委員們的發言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就如何落實委員建議講了重要意見。索向東說,縣有關部門要細致梳理、認真研究,把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吸納到政府決策和工作部署之中,轉化為推動工作的思路和舉措。縣政府將進一步加強與縣政協的交流互動,更加主動推進政協協商建言、更加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更加主動支持政協開展工作,實現高水平的協商民主,助推沛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丁書記、索縣長的講話充分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政協建言獻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也是對委員履職建言、參政議政的鼓舞和激勵。”沛縣政協主席張磊表示,全體委員將自覺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充分發揮優勢,切實履行職能,多建發展之言、多謀民生之計、多獻務實之策,不斷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發展能量,為高質量建設環微山湖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沛縣新實踐貢獻更多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