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一早,紅旗招展,軍歌嘹亮。一百多名身著灰色紅軍服裝的“小紅軍”,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進安國鎮劉邦村剛剛落成的校外培訓基地,開展為期一天的校外實踐活動。這標志著沛縣政協主導開展的地方歷史文化和產業融合發展創新工作在鄉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也標志著基層政協工委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實現了重要突破,迎來了點上突破,全面開花的首季“開門紅”。
江蘇省沛縣素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稱,安國鎮有著“大漢之源源小沛,小沛之根根在安國”的美譽。劉邦村,更是被稱為“一代帝王村、千古漢之源”.漢文化資源豐厚,紅色文化鮮明。漢代以來該村以冶鐵鑄造久富盛名,戰爭年代曾為劉邦起義鑄造兵器,抗戰時期,制造手雷、炸彈、槍支支援抗日武裝,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新時期產業轉型升級,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蘇北農房改善項目啟動,該村被列為沛縣農房改善重點項目予以推進。原村莊占地面積約569畝,項目規劃占地約356畝,建成后節余新增耕地約213畝。2019年正式啟動,共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建設了390套仿漢式住宅,供劉邦村民居住,2020年12月12日,拆遷戶全部上房;二期建設了十里長街、漢風民宿等漢文化景點,全部建成完工。在縣鎮兩級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堅持文化資源與產業發展高質量融合、同步推進實施,爭創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大力優化產業發展布局,較好實現了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沛縣政協安國鎮工委和沛縣教育局、如歌教育集團合作,在此建設了校外培訓基地。精心組織沛縣初級中學九年級部分同學來此開展勞動與生態教育實踐。
為了緬懷當年紅軍艱苦奮斗的革命歷史,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基地為同學們開設了《重走長征路》課程,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教育影響學生,鼓舞斗志。在《七律。長征》的學習中,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體會了毛主席樂觀豁達的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長征這段偉大的征程,此次活動的第一站就是重走長征路。飛奪瀘定橋、過竹筏、埋鍋做飯等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也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此外,還開展了漢服課程,激發學生制作興趣,傳承漢文化。開展勞動實踐,學生動手包餃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實踐教程。課內和課外結合,動腦與動手結合,在實踐中接受了鍛煉,磨練意志,增長才干;在勞動中懂得協作,增進合作;引領同學們走進社會、體驗生活、拓展能力;提升了同學們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通過教育基地的一系列實踐活動,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加強團隊合作的精神,提升自立自強的能力。
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課堂教育固然重要,但學以致用是真本事。”董校長深懷感激,熱情洋溢,感謝縣鎮政協開展文產融合、拓展校外培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理想的教育實踐課程,勉勵所有同學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用智慧和汗水肩起時代責任、書寫教育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