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云龍區政協科學技術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的委員們圍繞“科技賦能智慧農業,促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的調研課題,赴委員單位徐州國投環保能源集團宿州協鑫光伏電力有限公司,對“農光互補”光伏項目所在地宿州市埇橋區灰古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進行參觀考察,開展聯合調研。區政協專題調研組成員劉華、顧建忠、劉佳佳、董建國等參加活動。
“農光互補”光伏項目位于宿州市埇橋區灰古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總占地面積1532畝,總投資4億元。農光互補項目是光伏與農業相互協調發展,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在土地上安裝高支架,上面光伏板利用陽光發電,下面正常進行農業種植。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4萬千瓦,年均向電網輸送綠色能源5000萬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8萬噸,大大減少了當地化石燃料造成的環境污染。
委員們先后參觀了80畝高標準高效智能溫室展示區、450畝油用牡丹種植區、600畝光伏塑料大棚中草藥種植區,大家對“農光互補”光伏項目這種農業發展的創新模式紛紛稱贊,認為該項目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改善農村用能結構、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將發揮不可替代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委員們就“科技賦能智慧農業,促進鄉村振興高質量”開展了協商議事,討論現場氣氛熱烈,委員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委員們認為,這個項目綠色、環保,充滿科技含量,在土地利用上真正做到“一地兩用”,立體化發展,切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委員們表示,“農光互補”項目通過科技助力,實現了經濟和生態的“雙贏”,走上了生態發展之路,深刻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種發展模式值得推廣。委員們一致認為,通過界別互動,委員互動,科技界和社會福利界探索了界別聯合調研的新路徑,為下一步界別互動和委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共同促進鄉村振興高質量構建了“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