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夕,在徐州市一棟普通的居民樓里,一場特別的現場訪談活動正在進行。1956年入黨、同年入伍赴朝的志愿軍老戰士左傳金滿懷深情地講述了自己風雪入朝、高原戍邊、執法為民的人生歷程。“我現在重返高原哨所走一走已不太可能,但如何條件允許,我想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看一眼當年哨所的變化。”這是一位“老高原”的唯一的期盼,一次難忘感人的訪談,讓我們成功破譯了一位老戰士忠誠奉獻的精神密碼。
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挖掘紅色資源,講好英雄故事,樹立時代榜樣,激勵建功新時代、匯聚高質量發展正能量,沛縣政協文化文史委會同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以沛縣為原點、以每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居住地為節點,記錄每一位共和國老兵的時光記憶,通過現場或網絡的交流傳播,讓親歷硝煙戰火的老戰士感受到軍人的榮譽、政府的尊崇、社會的關愛,也讓訪談組的每一位成員沉浸式感受到氣壯山河的英雄精神。雖然戰爭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在面對面、零距離的訪談中,聆聽老戰士的深情回望,他們面對強敵、血戰到底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感染、激勵著后來人。
73年前,鴨綠江邊戰火紛飛,“三八線”上硝煙彌漫。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用血肉之軀書寫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壯麗史詩。據悉,截至1951年6月,沛縣共有1695名優秀青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60名青年學生參加軍干校,入朝參戰。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簽訂時,涌現烈士143人,其中,立4等功以上的有賈云明、張立春等14人。此后又有大批沛縣子弟入朝參戰及戰后重建。
永不消逝的番號,無法忘卻的記憶。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老兵口述史是國家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示沛縣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勇事跡,反映沛縣人對抗美援朝戰爭作出的突出貢獻,是沛縣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沛縣在世的抗美援朝老兵均屆耄耋,就在近期,列入訪談名單的已經有4位老兵先后辭世。為避免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淹沒于歷史長河,必須以搶救的態度投身到老兵口述史資料采集工作。據了解,目前,已訪談吳光賢、劉洪奎、郭明亮、李正品、梁洪泉、馬乃文、孫玉泉、韓有光、左傳金等9位抗美援朝老兵,及時完成系統而規范的口述史料征集工作。全面完成資料編輯梳理后,訪談成果結集出版、公開展出。以此致敬抗美援朝的偉大歷史,致敬參軍參戰的人民英雄。
為兵建檔、為國鑄史、為黨守心,為民服務。人民政協責無旁貸,文化文史義不容辭。深入推進主題教育,盤活用好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斷增強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縣政協文化文史委主任季忠義信心百倍,“我們將發動社會力量,匯集政協智慧,用心用情搜集抗美援朝老戰士的視頻、文字、實物、史料,發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職能,展現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和豐功偉績,用先輩們血染的風采、壯烈的歷史、鮮活的影像,回答時代之問,解讀中國之治,譜寫政協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