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泉山區政協在翟山街道管道社區、江蘇淮海科技城網易聯合創新中心舉辦委員“連心匯.到界別群眾中去”社會公益服務活動。全市政協“連心匯.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實踐活動觀摩推進會對活動進行了現場觀摩。活動現場,區政協民進界別委員工作室舉辦了“法育明天.守望成長”青少年法律意識講座,50余名青少年聆聽了講座;在管道社區廣場,8家區政協委員工作室30余名委員開展了包括法 律咨詢、反電信詐騙、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房產新政解讀、中醫專家健康咨詢、口腔義診以及慶國慶、迎中秋、送祝福書法作品大派送、非物質文化傳承作品創作、展示、鋼琴演奏等10余項便民惠活動,活動現場人頭涌動、熱鬧非凡,許多攤位前排起了長隊,參與群眾紛紛贊揚這樣的活動接地氣、慧民生。
近年來,在市政協的精心指導和中共泉山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泉山區政協堅持“制度創新”和 “工作創新”雙輪驅動,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城區政協工作,以“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為抓手,積極探索讓政協委員走進群眾、深入群眾、服務群眾。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近期,在認真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初,區政協緊緊圍繞打造“同心政協、有為政協、開放政協、活力政協”,組織界別委員深入調研協商、深度議政建言、深化便民利企,為全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力量。
區政協著力強化界別工作,相繼出臺《政協界別召集人制度》《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各專門委員會聯系界別制度》《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等文件,持續在拓寬界別工作范圍、建立長效機制等新課題上“破題”。制度明確每名政協委員至少聯系5名界別群眾,一年至少聯系2次,可采取談心談話、走訪調研、座談討論以及線上交流等方式開展。聯系服務的內容包括:思想政治引領、宣傳政協事業、廣泛凝聚共識、了解社情民意、助力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六個方面。
有了制度保障,如何具體開展工作?區政協堅持把委員工作室作為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平臺載體,出臺指導意見,統一建設標準,明確功能定位,規范運行管理。截至目前,泉山區已建成各類委員工作室28個,已有260余名委員與1600多名有代表性的界別群眾建立了常態化聯系。
在區政協的引領下,全區各級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遍地開花。如今,在泉山大地,一個個委員工作室就像一座座“連心橋”,嵌入城鄉之中,融入群眾生活,成為推進政協工作向基層拓展延伸的“前哨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