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楊屯鎮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內,沛縣政協牽頭組織召開了一場由群眾代表、志愿者代表、政協委員、鎮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的協商議事會,共商“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服務水平”的新思路、好辦法。
去年,縣政協委員羅述相在調研中發現,楊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有進一步整合資源和提升改造的空間,就通過社情民意向鎮黨委建議,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進行全面提升改造。楊屯鎮黨委積極響應,共投入200余萬元,完成改造并對外開放。改造提升后的鎮文明實踐所,新增了2間棋牌室、1間舞蹈室和1間乒乓球室,規范設置了兒童樂園、漢風小劇場、手工室、書畫室、閱讀室等服務場地,并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了文明實踐的活力。據不完全統計,實踐所平均每天接待服務群眾600余人,節假日更是多達1200余人。
“文明實踐所這么受歡迎,我們十分高興。但隨著實踐所群眾的激增,志愿者人手不足、衛生保潔工作量大、設施維護費用高等新情況新問題也凸顯出來。”文明實踐所負責人楊中兵說。
“在調研中發現,隨著人流量猛增,文明實踐所的服務有些跟不上,與群眾的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希望能引起重視,進行改進。”協商議事會上,羅述相委員開場直接說出問題。“有些老人有基礎病,還有的小孩子喜歡跑來跑去,容易磕碰著。建議對工作人員進行救護知識培訓,來應對突發事件。”“這里條件很好,但飲水機太少,熱水供應不及時,應該多配幾個。”“來的孩子比較多,建議增加科普教育的課程。”志愿者、群眾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意見建議。鎮職能部門逐一做出回應,并提出具體舉措。
協商議事會后一周,再去文明實踐所,棋牌室新增了凳子和垃圾桶,原來的飲水機換成了直飲機,并相繼開展了“科普講堂”“健康課堂”等文明實踐活動......協商成果已經落地轉化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