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田制實行六七年了,咱們一直是機插秧,收成也不錯,改用直播方式的話,誰知道秋季收成會咋樣?風險是不是太大了?”……帶著問題,棠張鎮躍進村協商議題提議人馬杰通過走訪調研征求意見,認為“股田制本身就是一個嘗試,事實證明咱們成功了,為什么不能嘗試一下直播方式,省錢省時又省力,節省下來的成本就是集體的收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碧膹堟傋鳛殂~山區基層協商民主建設試點鎮,抓住試點之機,開啟了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探索之路。通過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協商民主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真正從思想上破除“協商民主”是政協工作的片面認識,切實把其作為強化黨的領導、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舉措,在區政協的指導下,把群眾關心的公共事務、公共服務等問題放在協商民主的平臺上進行充分醞釀,讓不同層面的代表參與,讓更大范圍的群眾參政議政,使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到實處。在試點過程中,棠張鎮圍繞關鍵問題,深化關鍵舉措,初步探索出一條經驗之路。
一是圍繞哪些事該協商,合理確定議題內容。農村基層事務繁多,基層群眾的關注點、分歧點、矛盾點,從鄰里之間的宅基地糾紛,到村邊養殖的信訪反映,再到村里有沒有休閑廣場、修建什么樣的休閑廣場,發展什么樣的產業,河道污染問題怎么治理等等,都具有商量的需求,到底哪些事能協商?通過“三個導向”,棠張鎮協商議事會明確了協商議題的標準。民生導向,從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公共利益問題出發征集議題;發展導向,從事關鎮村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大事中選擇議題;問題導向,從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和反映強烈的問題中確定議題。如鎮協商議事會選擇和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垃圾分類”問題,躍進村協商解決 “股田制中水稻是否直播”的問題,沙莊村解決了村莊人居環境定位的問題,形成“弘揚崔莊阻擊戰傳統文化,建設紅色崔莊”的共識,均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圍繞什么人來協商,優選優化參與主體。為了能最廣泛最有效的收集和反映民意,棠張鎮協商議事會確定了議事成員的三條選拔標準:一是注重從具有一定的社會威望、有公德心、熱心于公益事業,了解基層百姓生產生活情況、能夠代表民意,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有思考和見解的群體中吸納議事會成員。二是擴大參與協商群體的覆蓋面,注重吸納鄉賢、“大老知”、種養殖大戶等在內的普通百姓。三是結合議題內容實際情況,邀請區相關主管部門、專家、學者及第三方機構等其他人員共同參加。棠張鎮黨委對推薦上報的人員逐一審核,符合要求的納入人才庫并下發聘書,目前,棠張鎮協商議事會已確定議事人員25人,人才庫儲備60人。
三是圍繞怎么樣來協商,激活建強機制平臺。協商能否達成共識,成果能否有效轉化,是檢驗基層協商民主作用發揮的根本所在。在充分動員、形成共識的基礎上,棠張鎮黨委制定《棠張鎮推動基層協商民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目標,細化措施。建強鎮、村兩級協商議事會議陣地,配置辦公桌椅、多媒體,以圓桌會議營造民主公開、輕松活潑的協商氛圍。在規范“兩公開五步法”協商民主議事程序的基礎上,建立議題事前調研機制,使議題分析更透徹、協商交流更充分、思想碰撞更清晰。如在“垃圾分類是否在全鎮推開”議題協商前,會議召集人組織議事人員到沙莊村和有機垃圾分類處理中心現場考察,充分了解沙莊村在推動垃圾分類方面的做法、群眾的體驗和看法、有機垃圾處理的過程和效果等。
通過探索,棠張鎮17個村協商議事平臺全部建成并運行,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政協指導相結合。真正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協商民主的全過程、各環節,確保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充分發揮人民政協70年來豐富的協商經驗,在區政協指導下建好協商平臺,規范協商程序。二是是堅持民主協商和依法協商相結合。既要廣泛聽取相關利益主體的意見建議,增強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體現人民民主主體地位。又要堅持依法協商,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開展協商活動,保證協商成果合法有效。三是堅持建章立制和防止形式化相結合。規范的協商議事程序保障協商效果,建立成果轉化機制保障協商成果有效落實。堅決防范協商形式化傾向,避免走過場、一頭熱、搞花架子,議而不決、決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