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是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推進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6月11日,泉山區政協主席會議以“聚焦創新社會治理,推動我區高質量發展”為專題,對全區網格化建設工作進行了視察調研,提出意見建議,供區委、區政府精準施策,有效施策提供參考。
一、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在加速轉型進程中,泉山區人口增長、征地拆遷、勞資關系、外來人口等帶來的社會治理新問題不斷出現,給社會治理帶來一系列新挑戰。面對新形勢,泉山區大力實施“互聯網+社會治理”行動,全力打造網格化社會治理“善治”模式。2018年以來,泉山區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網格化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聚焦平安穩定,聚力治理水平提升,堅持和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工作機制,全力打造泉山“善治”模式。2019年,在省市高質量考核中,泉山區網格規范達標率位居主城區第一,工作經驗連續兩年被市委周鐵根書記肯定批示,各兄弟縣(市)區多次前來學習調研。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區網格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主體意識不夠強。目前,招聘了20名專職網格員擔任社區的網格化管理員,其余社區網格員大部分是由社區工作者兼任的,網格員隊伍的專業性不夠。且部分網格員兼職較多,工作量大,待遇偏低,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
2.智能應用程度不高。隨著網格化智能應用的不斷提檔升級,對硬件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的硬件設施配置已不能適應工作需要,還需進一步提檔升級。
3.數據采集和聯網應用方面還需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系統不能有效鏈接,人口和計生綜合信息、民政管理系統、勞保管理系統、公安管理系統等信息平臺之間沒有實現基礎數據共享。
三、破解難題的意見及建議
1.強化多主體參與聯合治理。繼續利用泉山區網格學院,發揮礦大、師大等教育資源優勢,對網格員進行專業系統培訓,提升網格員的業務能力,夯實網格化工作基礎,促進網格員從“專科”變“全科”。建立網格員準入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逐步提高網格員工資待遇標準,強化網格員激勵保障措施,切實提高網格員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提升網格員隊伍建設水平。吸收更多的人才和力量加入網格,深入推進“三官一律”進專屬網格活動,探索政協委員、社會志愿者、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等群體整合進入網格。
2.強化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信息化是網格化治理的重要技術支撐。通過引進優秀人才、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優化平臺操作,不斷提高網格管理效能。全面整合優化各類網格資源,主動做好對接,積極向上爭取“大數據”,做到“應融盡融”。進一步整合信息技術集成運用,打破部門壁壘,突出重點領域,通過專線匯集民政、司法、人社、城管等信息系統,匯聚社會治理“大數據”,并加強數據分析和創新應用,化“信息孤島”為“數據融合”,有效實現治理主體間的資源共享。
3.強化提升精細化治理效能。注重結合實際,把基礎工作再做細做實,提高治理的精細化、規范化水平。依托網格化聯動指揮平臺,不斷完善功能,提升運用水平,以用促進,提質增效。健全考核獎懲機制,設立網格員績效考核專項資金,適當提高基層網格員待遇,建立網格員退出機制。結合人民調解等工作,有效解決問題,壓實“網格化”社會治理責任制,把考核的重點放在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上,切實提升社會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