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底了,來了這么多農水專家學者.....”泉山區火花街道群英社區村民楊提武激動地說。9月24日,區政協組織轄區農業農村界別委員、職能部門負責人,來到群英社區農田地現場召開界別協商議事會議。
群英社區地處泉山區西部,西臨銅山區大彭鎮,南靠310國道,938戶村民,目前還有600畝農田耕種地。近年來,受雨季影響導致農田南側310國道排水溝渠破損,600畝農作物成了積水內澇的“受害者”。村民多次反映此事,街道、社區也想了不少辦法,但因農田地勢低洼,國道排水溝、農田排水管老化,其他轄區排水流入等原因,一直難以徹底根治。每到雨季,村民心里直犯愁,總是擔心莊稼被淹受損。如何盡快解決莊稼不被淹和減少損失,一直成了大家的“煩心事”。
9月24日,泉山區政協農業農村界別依托火花街道“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組織界別委員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圍繞“改善涉農社區農田排水設施改造,提升農田排水能力”的議題,在農田地現場召開界別協商議事會議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協商議事會議平臺的作用,大家想辦法,說想法,提建議,共同謀劃協商解決難題,及時幫助村民破解“心頭事”。
“高水高排,底水低排,讓310國道雨水通過管網流入排水渠;在農田的低洼地修建蓄水池,加設水泵,解決灌溉和排水......”政協委員、徐州市水利建筑設計院研究院副院長陳進昌率先打開話題建言。
趙輝委員說:“打通農田至故黃河的閘河排水通道,讓雨水排入故黃河,在農田地增設排水泵......”。
李靖委員說:“結合市政管網改造,積極向上級爭取,將轄區下水管網納入或并入二環北路西延和縱五路的雨水管網”。
委員王向陽建議:“充填復墾,采取‘土壤剝離、交錯回填’等復墾技術,抬高農田地勢,避免雨水倒灌。挖深墊淺,將農田地勢低的區域再挖深(挖深區)形成‘魚塘’,將挖出的土墊到其他農田區域(墊淺區),形成地勢較高的耕地,避免其他農田被淹。疏水減損,建設疏排水利設施,控制水位在合理的高度,保證農田正常耕種。圍壩建閘,建設堤壩和水閘,對過境客水進行調節”。
“給農戶買保險,減少涉農人員經濟損失;購買排水泵,做好農田排水和農田灌溉......”區農水局副局長王玉泉建議。
經過2小時的點對點實地協商,為社區、街道、職能部門“我為群眾辦實事”提供科學依據,成為解決村民心事的“大對策”,協商現場響起長久的掌聲。
保護好農田,是保證涉農村民收入的需要。政協委員牽掛村民的“心頭事”,充分發揮好委員的專業特長,下沉一線到農田地建言獻策,及時為社區解難,為村民解困,現場為群眾解難題、建實言,彰顯政協委員責任擔當。
“聽了政協委員的‘金點子’,真有茅塞頓開之感!”群英社區黨委書記程銳深有感觸地說。讓委員“發聲”,幫社區“解扣”,為群眾“暖心”。委員們紛紛表示,認真踐行“兩在兩同”,充分發揮“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廣泛性、針對性和委員專業特長作用,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開展協商建言,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走深走實,不斷擦亮“泉”心為民協商議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