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區與中國礦大簽訂了《校地協同創新發展協議》,共建成立江蘇淮海科技城礦大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目前6家企業入駐,一批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泉山區對校地共建工作抓得很實在。”中國礦大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輝在界別協商會議上這樣介紹。
9月28日,泉山區政協組織經濟科技界的政協委員,來到江蘇淮海科技城,圍繞“推進校地融合發展,助力借智創新行動”議題,開展“有事好商量”專題協商議事活動。委員們首先來到徐州中礦奧特麥科技有限公司、徐州三源藥業集團公司開展調研,了解公司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企業負責人分別就科技產品開發和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等工作進行通報。
在協商座談中,與會人員就如何加強校地融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助力借智創新深入協商。
區政協委員、徐州中礦奧特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志軍建言:作為高科技行業,要充分利用轄區高校資源,開展資源共享,目前,中國礦業大學推進深地空間實驗室項目,希望能吸引淮海科技城眾多科技公司參與,帶動園區企業發展,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江蘇銀行科技支行行長孫穎表示:科技強,則地方經濟強。銀行是金融行業的龍頭企業,我們大力支持校地企多方合作,在科技成果市場化進程中提供更多的信貸支持,扶持借智創新項目。
泉山科技局負責人介紹:“當前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圍繞打造‘創新創業新泉山’目標,全力打造科技和產業高地。今后,我們要完善科技成果轉移政策環境和支持;深入實施校地共建計劃;深化政學研融合創新;大力推動人才培養,努力打造創新人才集聚新高地。”
創智科技園總經理劉長寧建議:作為高校產業園,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多開展學校與企業的共建活動,讓我們的師資力量有充分展示的平臺,讓廣大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以致用。
翟山街道辦事處副書記張登龍表態:作為經濟科技界別協商會議召集人,我們不僅要組織好協商活動,還將當好企業發展的“店小二”,發揮基層優勢,給企業在選址落地、運營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
經充分協商,達成如下共識:一是泉山高校資源豐富,理工學校較多,政府積極推動轄區企業單位與中國礦業大學、醫科大學等高校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構建“研發—孵化—加速—成果轉化”全鏈條體系;二是積極實施校地合作計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合作為紐帶,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企業的主體作用和高校的基礎作用,聚合政府所力,聚焦企業所需,聚力高校所長,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三是發揮科技服務企業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中的骨干作用,發展一支高水平的專業人員隊伍,開展有助于技術轉移和產業化的服務工作;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優惠措施,形成財政、金融、文化、人才等政策,提升地方經濟和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下一步,區政協要多組織協商活動,在界別協商上有更多創新,有更大作為;政協委員要積極參與,積極為地方經濟科技發展建言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