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的提案”被列為全市1號提案并得到落實,全市六家職能部門專題研究、形成合力,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成效顯著;
關于進一步提升社區老年“日間托”工作水平的建議得到采納,泉山區完成并投入使用12家街道級日間照料老年人服務中心,占全區街道覆蓋率100%;
……
翻開泉山區政協2021年提案工作成績單,既有“含金量”,又有“貼心感”。大到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小到聚焦百姓衣食住行,每一件提案、每一條建議都與時代發展“同頻”,與人民需求“共振”。
公開征集 提案數量質量雙提升
一件件提案凝聚著發展共識,一句句諫言傳遞著民生溫度。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按照“切口小、靶向強、建議實”的要求,將關注點放在了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生態建設等領域,深入開展調研,積極建言獻策。
年初,通過召開提案交辦會、座談會、專題培訓會,拓寬知情明政渠道,商請承辦單位提供選題參考目錄,引導提案者提出高質量提案。區政協從“公開征集提案線索,前置編印參考選題目錄,精心組織選題協商”三方面入手,創新提案征集辦法,委員提出提案180余件。
“今年提案為歷年來數量最多、涵蓋面最廣、質量最高。”泉山區政協主席王曉龍說。
委員們所提提案選題立意更具前瞻性,研究分析更具深入性,建言獻策更具啟示性,解決方案更具操作性。針對涉及民生領域的12個集體提案,組織委員分10個組開展專題調研,梳理出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民生領域8方面20個短板,為全區研究制定2021年民生實事“六心工程”項目,提供民意民智參考。
關于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的提案、加快全域旅游創建的提案等11個提案被評為區優秀提案。今年,區政協被評為全市提案工作先進單位。
成績的背后,包含提案者奮斗的汗水。聚焦城市建設發展、居民居住環境改善;做強泉山文旅品牌,推進全域旅游;把“觸角”延伸到群眾關注的“菜籃子”“藥盒子”,政協委員下沉一線了解百姓民生民事,主席會議集體督辦提案,協商老百姓食品藥品流通安全,為群眾舌尖安全保駕護航……一年來,提案委緊緊圍繞中心工作,聚焦民生關切,積極引導委員通過提案履職建言,精準發力,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
聚焦養老難題 破解民生課題
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省份,而徐州市老年人口總數居全省第二,老年人口呈現基數大、增幅快、高齡化、空巢化等特點。預計到“十四五”末,全市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17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達20%左右,我市將接近重度老齡化社會。
正是基于此,多位委員把目光投向了日益受關注的“養老”課題,《關于提升我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提案》《關于進一步提升社區老年“日間托”工作水平的建議》《關于做大做強養老服務產業的提案》等相關提案,從不同角度、多個方面就怎樣解決養老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當前,泉山區初步探索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新路子,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生活圈,在全市居家和社區養老試點改革中被評為優秀等次第一名。5家養老機構與社區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全區10家養老機構均以嵌入醫療機構(或設置醫務室)、與社區醫院合作、與二級以上醫院簽約合作等方式完成了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建設,其中9家養老機構分別與市醫保中心簽訂長期照護險業務,減輕老人及其家庭的經濟壓力。
探索“物業+養老”服務新模式,充分發揮物業服務企業常駐社區、貼近居民、響應快速等優勢,物業服務企業內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部門,可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行、助醫、生活照料看護等多元化定制養老服務。同時,開展區域連鎖化運營管理,將轄區內社區養老責任片區科學地劃為四大片區,片區內所有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統一由區民政局組織運營管理,將責任片區內站點運營、政府購買服務、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等實施打包,統一組織招投標工作,實施區域連鎖化運營,實現資源有效整合。
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也是多位提案者頗為關注的一項議題。《關于創建“無訟社區”的提案》《關于加強社區人民調解工作的提案》提出將絕大多數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社區,凝聚社會共識,匯聚多方力量,共同將糾紛止于未訴,解于萌芽。區法院結合轄區特點,創設“訴非一體化”工作機制,截至今年8月,實現了法定正常審限內結案率95.3%、民事案件調撤率58.98%、平均審理天數59.93天等指標位居全市法院前列。
回應企業關切 助力營商環境升級
“幫代辦人員坐在身邊,一對一指導、手把手操作、肩并肩服務,對于我這種不熟悉電腦的人簡直是保姆式服務。”近日,市民張女士連連點贊泉山區政務大廳的“肩并肩”服務模式。
在泉山區政務服務大廳,設有三個“肩并肩”服務區,工作人員與辦事群眾肩并肩就坐,一對一辦理業務。“同桌式”就坐,“互動式”體驗業務辦理過程,提高了辦事群眾對業務辦理的理解與認識,實現了由“你來辦”到“幫你辦”的角色轉變。
奎山街道為民服務中心,依托街道綜合指揮中心系統和網格化,變網格員為代辦幫辦員,實現了政務代辦幫辦“總客服”。礦機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全力打造服務群眾的“會客廳”、便民服務的“幫辦臺”和12345熱線的“互動站”,讓辦事群眾有賓至如歸的獲得感、體驗感。
目前,泉山區已將“肩并肩”的服務模式延伸至園區、街道和社區,率先在全市實現區街居三級政務服務大廳“肩并肩”幫代辦,形成了開放式、親民式的政務服務新樣板。
這一年,區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各專門委員會聚焦企業高質量發展,精準發力,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促進提案建議落到實處。
優化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事關廣大群眾和企業的切身利益。泉山區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道路上,探索性運用新科技、新思維,政務服務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創新工作模式,率先在全市推行區、街、社三級“全科政務”全覆蓋,率先在全市開展權力事項下沉試點,率先在全市推行“先證后查”,率先在全市推出開放式辦公和幫辦式“肩并肩”服務新模式。同時,按照市營商環境“三年三提”專項行動工作部署,緊緊圍繞群眾和企業辦事需求,聚力完善服務功能,精心優化政務服務,持續整合服務資源,成功打造“泉易通”政務服務品牌,實現了部門事項全集中,貼心服務代幫辦,綜合受理一窗通,告知服務一碼通等便民利企功能。
今年以來,泉山區各級黨組織始終把政協工作納入黨委工作的全局,采用常委領辦、部門聯動、五方評價等方式,創新方式絕不討巧,堅決把提案辦到位。目前,立案的提案分別交由44家承辦單位辦理,現已全部辦復,委員滿意和基本滿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