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徐州故事,服務徐州人民”,不僅是市政協委員張迎軍長久以來的心愿,更是他不懈奮斗的目標。這句話雖然簡短,卻凝聚了張迎軍對徐州這片土地的深深熱愛和對人民深深的責任感。
翻開他這一年的日程表,每一項行程不是在充實自己,就在是服務人民:參加“同心圓”講堂、委員論學、專委會活動、同心建功新時代理想信念教育培訓班、徐州市政協會議、市政協工商聯界別政協委員第五次活動、雙周聯系委員日活動、外出調研多式聯運交通體系、開展“助力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提案督辦協商會、大運河文化帶徐州段持續發展的提案督辦協商會,關于“風尚米蘭協商7號樓居民自籌資金地面修整問題”的協商民主議事會議……再看看張迎軍這一年的履職“作業”: 針對弘揚兩漢文化、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優化中心商圈屬性、關愛未成年人等議題,提交了2件提案、8篇社情民意,其中市采用數1篇,報送省數2篇。
談到兩漢文化張迎軍說:“兩漢文化是徐州的瑰寶,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作為徐州人,我們有責任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呈現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了解并欣賞其獨特的魅力。”他積極投身于保護和傳承這份文化遺產的事業中,親自走訪了眾多文化遺址,深入了解兩漢時期的歷史背景、社會風貌和文化特色,與兩漢文化研究會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和研究兩漢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為讓更多人領略到兩漢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無窮魅力,從而推動徐州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他積極相應“讓文物活起來”的號召,將《我愛徐州》、《徐州故事》、《兩漢文化》等系列搬上燈光秀的舞臺,特別是去年跨年夜,張迎軍及其團隊創意打造的《舞傭科目三》燈光秀霸榜徐州,線上流量過千萬,有效展示了徐州兩漢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呈現出徐州新時代的精神風貌與獨特魅力。
在公益事業上,他更是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社會公益的擔當。他說:“關心下一代就是關心國家的未來,關心民族的希望。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帶動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到公益事業中來,共同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貢獻力量。”為此,他向徐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捐贈了覆蓋全市的宣傳資源,累計媒體價值超過5000萬元。
張迎軍還與徐州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共同發起了“小蟻公益”項目。該項目致力于幫助初創階段的青年社會組織發展壯大,通過提供“孵化平臺+設計平臺+宣傳平臺”的成長鏈幫扶,為這些組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他表示:“青年是社會的希望和未來,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通過‘小蟻公益’項目,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青年社會組織成長壯大。”
在“小蟻公益”項目的推動下,已有36家初創青年社會組織得到了幫助,76個志愿項目獲得了資助,覆蓋服務人群達到了14萬,涵蓋了教育、環保、助老等多個領域。其中“童享陽光——幫助事實孤兒”項目是張迎軍特別關注的一個項目。他連接騰訊,為該項目發布微信朋友圈推廣,聯合7家愛心企業為項目合作捐贈了78萬元。他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生活在孤獨和困境中。我希望通過‘童享陽光’項目,能夠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張迎軍還表示:“公益事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就一定能夠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