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政協徐州市第十六屆委員會第三十八次主席會議審議通過)
政協徐州市第十六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期間及閉會以來,廣大市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各專門委員會、各界別和界別小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通過提案建諍言、獻良策,增共識、聚合力。
截至2025年2月25日17時,共收到提案694件。其中,大會提案640件,平時提案54件。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徐州市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經審查,立案583件,不予立案111件。立案提案中,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各界別、界別小組提交集體提案140件,占24.01%;委員個人或聯名提交提案443件,占75.99%;并案80件。對不予立案的提案,按照提案工作條例,有的推薦為社情民意信息,有的轉作政協委員來信,有的已撤案。
從審查情況來看,本次會議提案選題精準、調研充分、分析透徹,提出的意見建議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凝聚著提案者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展現了提案者積極建言資政,助力高質量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徐州新實踐的履職熱情和責任擔當。提案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圍繞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提出了全力打造區域醫療高地,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建設,人工智能賦能“343”創新產業集群發展,推動工業經濟進一步發展,助推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發展首發經濟、低空經濟,推動招商引資提質增效,爭創國家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加快推動“智改數轉網聯”升級,促進優勢產業強鏈補鏈延鏈,鞏固提升工程機械產業領先地位,打造優勢生產性服務業新生態等提案。
圍繞科技創新和改革開放,提出了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通科研成果轉化通道,加快構建高質量科技金融體系,以“政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創新,強化知識產權服務保障,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發展,加快國家雙向開放綜合樞紐城市建設步伐,加速跨境電商發展,推進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等提案。
圍繞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提出了優化城市建設項目施工管理,規范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構建全市一體化集約式網絡信息管理平臺,加快城市更新進程,建立綠色公共出行體系,合理優化城市道路人行空間,推動農業產業鏈條升級,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土特產”品牌,大力推動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整市試點,以科技、制度創新賦能農民增收等提案。
圍繞文化繁榮和生態改善,提出了持續打造“彭城七里”徐州品牌,用好文化資源做強文旅支柱產業,加大歷史遺產保護利用力度,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打造特色文化街區,強化文創產業品牌建設,加強采煤塌陷區治理,加快新能源體系規劃布局,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升企業環保績效等級,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范固體廢棄物處置等提案。
圍繞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提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留徐就業,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加強中小學生愛國主義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規范物業管理,加快社會觀護基地建設,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院前急救數字化水平,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推進司法救助和社會救助銜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等提案。
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將對立案提案進行聯合交辦。本次會議以后收到的提案,經審查立案后,將作為平時提案及時交承辦單位辦理。市政協將積極推動提案辦理協商,加強提案督辦,促進提案建議采納落實,充分發揮提案在反映社情民意、促進科學民主決策、廣泛凝聚共識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