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協始終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為主線,發揮優勢特色,聚焦我市高質量發展,助推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認真組織推動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委員緊扣大局履職盡責,全年共收到提案670件,其中集體提案104件(民主黨派89件,界別7件,專委會8件),委員提案566件。目前,全部提案已基本協商辦理完成。
670件提案包含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教育衛生、文化體育、民生工程、生態文明、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102家承辦單位堅持與委員見面協商,認真辦理答復,主席會議成員、專門委員會主任和提案辦理“第三方評價”機構代表全程參加了20件重點提案的督辦和評議。一件件提案就是一份份合格的履職答卷,體現出政協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委員的一種為民情懷,體現出承辦單位的一種責任擔當。
【關鍵詞】生態文明
2017年12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時對我市持之以恒抓生態文明建設給予了肯定,提出了希望。政協委員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研。謝輝萬等委員提出了關于加快市區黑臭河道整治的提案。市政府積極采納,把黑臭河道整治列入了《徐州市2018年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計劃》,重點治理5個區域的19條河道。市水利局、環保局和各區密切協調,狠抓落實,按照“一河一案”的要求,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貫通、生態綠化和景觀提升等5項工程上狠下功夫,全面實行了“河(湖)長制”,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堅持每周一調度,每月一通報,持續推進整治工作的落實。目前,19條黑臭河道整治工作正有序推進,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初步顯現。
【關鍵詞】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城市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委員始終關注我市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周明俊等委員提出了關于優化輸血機制、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該提案,積極組織金融機構深入中小企業調查研究,分類施策、對口支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了不少“痛點”“堵點”問題。
“徐州地鐵”是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重要標志,是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市民以此為榮,反響強烈,盼望早日進入“地鐵時代”。潘曉等委員提出了關于開發地鐵沿線資源發展地鐵經濟的提案。市規劃局會同市軌道公司啟動了《軌道交通場站及周邊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規劃》《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地下空間綜合利用規劃》研究工作。據測算,合理制定地鐵沿線土地開發模式,可梳理用地約4.6萬畝,用于發展多種業態、不同層次的商業設施,綜合利用地下空間和周邊商業載體,著力形成立體統籌開發。
【關鍵詞】交通樞紐
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是我市的一大優勢。為了強力推進加快建設,致公黨市委提出了關于發揮交通區位優勢、高水平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提案,從完善交通體制、推進經濟發展、做強主導產業和加強區域合作四個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市發改委、經信委、交通局,聯手重點打造河海統籌、亞歐陸橋、快捷路網、空中走廊、地下管網五大通道,完成了《徐州多式聯運發展規劃研究》,開通了聯運線路32條,徐州中歐貨運班列和航空貨運能力不斷增強,淮海經濟區現代物流服務樞紐、順堤河綜合物流園等4個項目被評為省級聯運示范項目,全市“公鐵水??铡倍嗍铰撨\體系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有效保障和推進了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是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有效舉措。民盟市委提出了關于推動我市田園鄉村建設的提案,從避免大拆大建、避免仿城市化、避免同質競爭和避免形式單一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市委、市政府制訂了《徐州市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目標,分級推進,建立了市縣鎮村四級工作網絡,舉辦了農業首席專家顧問聘任大會,聘任了37名專家顧問,從2018年起連續三年市財政每年安排6000萬元創建獎補資金。市農委健全了《四掛鉤一清單》工作制度,科學組織規劃和項目評審,加快推進田園鄉村建設。目前試點建設的村莊在產業發展、基礎建設、生態環境、農村文化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階段性成效。
【關鍵詞】學校建設
隨著我市新一輪生源高峰的到來,適齡學生的數量激增,義務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對此,民進市委提出了關于加快中小學校區規劃建設的提案,建議調整布局、加大投入、督促考核、保證中小學校區建設的速度和質量。市領導高度重視,做了專門批示,市教育局把辦理提案作為“一把手”工程,重新組織修編和制定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2018年啟動實施了新(改、擴)建小學82所、初中51所,把主城區學校建設列為市重點工程著力推進,開發了《全市學校建設項目網上查詢系統(電子地圖)》,接受社會監督。據統計,近兩年全市新(改、擴)建中小學255所,其中42所建成并投入使用,較好地緩解了突出矛盾。
【關鍵詞】醫療衛生
農工黨市委提出了關于突出特色優勢、補強短板、鞏固我市淮海經濟區醫療中心地位的提案。市衛計委及所屬單位認真分析梳理,針對突出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辦理措施,制定下發了《“健康徐州2030”規劃綱要》《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2018-2025年)》,在政策層面上統一設計、統籌推進,重點抓好17家三級醫療機構、10家三級甲等醫院的建設,帶動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建設提檔升級,成立了區域性醫療聯合體、協作體和醫療聯盟,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工作室7家,醫療服務輻射4省9市5000多萬人口。市中醫院擁有國家級中醫藥重點???個、重點建設單位3個、省級重點專科13個。近年來,市中醫院和10個縣(市)區中醫院先后獲得了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我市區域性醫療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關鍵詞】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界別委員聯組會上用“親”“清”兩個字闡述新型政商關系。市工商聯組織民營企業家座談討論,針對個別“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提出了關于加強我市營商環境建設的提案。市領導高度重視,指出對照國際標準、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市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了營商環境建設的政策意見,重點打造“六大環境”,實施“八大專項行動”,強力推進“五查五整改”,集中排查問題和破壞營商環境的案例,組織開展了“企業服務月”活動,全面實行了“不見面審批”服務,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推廣了做法,今年全市營商環境建設起步扎實有效。
【關鍵詞】精準扶貧
市無黨派界別提出了關于建立以產業發展為杠桿的精準扶貧機制的提案。市政府及相關部門下發了《健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提高科技強農水平的實施方案》,組織實施“2111”工程,打造3條現代農業產業帶,建設19個產業集群,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6家,市級重點扶持建設7個特色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培育創建了一批新的特色小鎮和一村一品村鎮,推廣“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模式,實行小農戶和大市場、大產業的對接,讓更多的農民受益。在今年舉辦的“徐州(上海)現代農業投資推介及蔬菜外延基地建設合作洽談會”上,簽約項目6個,授牌果品外延基地3家,入滬蔬菜年交易量超過90萬噸。同時,積極推進貧困老區“六個全覆蓋”,采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搬遷扶貧、電商扶貧等扶貧模式,加快了低收入人口和經濟薄弱村脫貧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