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區政協反映:徐州大同街原為清末民初的東門大街。1928年為體現孫中山先生“世界大同”的思想,改名為大同街,并延續至今。大同街是當時徐州最繁華的商業大街,歷史上天成百貨、華豐泰、裕泰祥等著名商鋪云集于此,凌云樓、三珍齋、魯興菜館、鮑翅館等特色美食聲名遠揚。但如今,其商業中心的地位早已被金鷹、蘇寧所取代,原來的老字號已所剩無幾,街區整體面積較小、經營業態雜亂、商品市場號召力低、配套設施缺乏,完全沉寂在中心商圈的邊緣。但作為徐州曾經的商業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匯集地,大同街承載著太多的老彭城記憶,對其進行升級改造,促進形態、業態、文態全面提升,可以有效的傳承歷史文化,喚醒鄉愁記憶,促進文旅融合,重現百年名街輝煌。為此建議:
一是將大同街納入中心商圈整體規劃。以地鐵修建、百貨大樓搬遷等為契機,將街區向東跨過解放路,與花園飯店、人民舞臺、老東門等串聯一起;向西經百貨大樓,延伸至風化街;向南經銀座東側,整修路兩旁低矮破舊房屋,與戶部山、回龍窩相連;向北與金鷹東側、蘇寧廣場、彭城一號等銜接,實現地上地下空間的有機貫通,綜合打造市中心十字步行街,讓人們在逛商場、品美食的同時,更好的感受徐州底蘊深厚的歷史脈絡。
二是進一步提升現有業態品質。目前,凌云樓、三珍齋等名聲赫赫的老字號商鋪依然存在,老同昌茶莊、廣濟堂藥店等也延續著大同街的歷史,見證著徐州的新發展。為此,應積極調整業態,在秉承老店傳統風格,豐富原有功能的基礎上,融入體現老徐州人生活習俗的景觀小品,通過形、色、意三個方面展現大同街的歷史色調,彰顯其深邃的文化氣質。同時,增加自動售賣機、遮陽傘、休閑座椅等滿足街區使用功能的基礎配備設施,提高大同街的使用屬性,促進老街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
三是重塑大同街文化旅游功能。借助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重大契機,圍繞大同街沿線的鐘鼓樓、花園飯店等地標性建筑和李宗仁府、周恩來總理曾經居住處等,深入提煉特色內涵,通過虛擬導覽、VR全景、掃碼解說等新模式,講好經典故事,增加街區文化元素。聯合市演義集團等單位,創作反映大同街歷史文脈的視聽作品,在街區大屏幕等處展播,積極拓展文化傳播空間,真正將大同街打造成為“老徐州的記憶,新都市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