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是21世紀的“鉆石礦”。當前,大數據已滲透到各個行業和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實施大數據戰略不僅可以提升社會生產力,而且可以加快創新能力建設,成為一個地區競爭力新體現?!督K省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也明確指出,要完善大數據產業生態、豐富大數據示范應用、提升數據中心服務能力。但在調研中發現,在我省致力于大數據規劃與建設的同時,各系統間的融合度不足、信息孤島現象凸顯等問題日益顯現,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缺少冷熱數據分層存儲基礎平臺。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的快速發展,每天生成的海量數據中只有10%—15%是被經常訪問的,其他數據會逐漸變冷。但海量數據中,哪些屬于冷數據,應采用哪種存儲策略、存儲方式,在我省各黨政部門的數據平臺中并不明確,多數僅在物理上增加存儲容量,冷熱數據存儲和調取存在諸多不便。
二是數據資源匯聚有待加強。目前,省各黨政部門數據資源匯聚過程中,存在部門意見不統一、對數據安全性不信任等問題。各家的數據口徑也不一致,缺乏標準化管理,很難實現部門數據資源的集中收集、分級存儲、本地備份及災備存儲,更無法進一步深挖數據資源的潛力和活力。
三是產業利用大數據進行轉型難度較大。部分企業已實施一批大數據項目,但多數缺乏有效的基礎設施來匯聚、存儲數據、提供數據價值挖掘能力。中小企業通過購買服務器來解決數據存儲應用問題,耗力耗財且終端始終掌握在其他企業手中。大型企業自建機房,但無法做到數據匯聚統一,企業間沒有數據的專業性交流,導致閉門造車的局面。
四是大數據創新要素明顯不足。發展大數據產業,需要有大量的創新型人才和技術的支撐。相比之下,我省科教資源雖然在全國屬于一流,但是大數據科研平臺和頂尖人才培養方面仍相對滯后。部分企事業單位因缺乏人才,導致大數據發展方向模糊,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和評價機制。
為加快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現代化,提出如下建議:
(一)完善“城市數據湖”新一代大數據基礎設施。以光磁融合存儲為依托,以分布式計算、分布式數據庫等為支撐,輔之行業子湖、數據分析與展示、模型訓練等增值要件,搭建綜合性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同時結合城市大數據應用,包括公安、交通、教育、城管、住建等多個方面綜合打造,大力建設數據采集存儲基礎設施平臺與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二)進一步優化大數據產業發展政策。通過地方立法,制定契合各地實際的數據匯聚、管理、使用等政策,將黨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數據資源統一存儲備份到“城市數據湖”中,并經過系統的云計算模塊對其進行大數據分析。相關職能部門同步制定數據開放規則、隱私保護規則等,為發展大數據產業提供堅實保障。
(三)積極構建基于“城市數據湖”的產業鏈。一方面,以數據湖建設為契機,聚合數據、軟件、金融、孵化等產業鏈條,并推動區域內云計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積極整合各類資源,為輻射范圍內的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現代物流等產業發展提供數據資源支持,努力形成以數據招商的良好局面。
(四)打造高水平創新要素集聚融合的生態圈。積極引進國內國際一流高校進行合作辦學,構建具有一流水平的大數據科研中心;與國內頂尖大數據企業共建研究機構,集中優勢資源突破大數據核心技術;健全完善人才服務體系,以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良好的環境和更加廣闊的平臺,吸引集聚大數據高層次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