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政協

    當前位置: 首頁 > 理論研究
    以團結凝聚力量 以奮斗鑄就偉業——寫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
    2024-09-23 12:16作者: 俞海萍 安勝藍 吳坤純來源:本站

      “一顆五角星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齒輪和麥穗表示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四面紅旗和緞帶表示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的大團結大聯合……”1949年7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設計方案獲新政協籌備會通過。

      75年來,政協會徽高高懸掛在歷屆政協全體會議會場中央,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政協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凝心聚力的光榮歷程,彰顯了人類政治文明的中國智慧。

      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人民政協始終與國家共同奮進、與時代并肩而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中國大地有根、有源、有生命力。

      生動詮釋人民民主的真諦

      人民政協從厚重歷史中走來。

      75年前的1949年9月21日,迎著新中國成立的曙光,600多位全國各界代表懷著無限希望和憧憬,齊聚中南海懷仁堂,彪炳史冊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拉開帷幕。

      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決定了新中國的國都、國旗、國歌、紀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由此確立。

      “……各類不同的人物……空前未有的團聚起來,也是空前未有的團結起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九三學社代表許德珩感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說是很少沒有發言的,也更很少發言不被重視的;凡是目前緊要的、能夠辦得到的建議,都是被采納的……”

      “這是什么呢?是民主。”民盟代表費孝通由衷寫道。

      時間長河奔流,75載同舟共濟,75載矢志不渝。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共赴中國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政協始終與共和國攜手奮進,始終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履職盡責,在不同歷史時期作出重要貢獻。各界人士共商國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匯聚起共襄偉業的強大力量。

      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選擇,是成立政協時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創造出人民政協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才能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人民政協在偉大實踐中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就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指明方向。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十多年來,人民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堅持政協性質定位,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凝心聚力,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政協印跡:

      ——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謀策。全國政協圍繞脫貧攻堅下沉調研、深入協商議政;聚焦農民急難愁盼提建議、出實招,持續助力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為“十四五”規劃制定實施建言。全國政協舉辦重要協商活動、組織視察考察調研、召開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發揮協商式監督優勢,以真言良策助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實現。

      ——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匯智。全國政協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問題,通過調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種形式提出意見和建議,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實落地;政協委員立足工作實際、專業所長,用高質量履職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服務改革。

      …………

      實踐充分證明,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政協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正以其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生動詮釋著人民民主的真諦。

      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2023年春日的一個清晨,在甘肅省臨澤縣新華鎮富強村,一場協商議事會正在進行——

      沒有主席臺,也沒有發言席,村民們與村干部、政協委員們圍坐在一起,商議小麥播種事宜。“小麥播種后,后續澆水、施肥都怎么辦”“是農戶自行播種還是機械連片播種”……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傾訴心中的憂慮與期盼。

      “大家不要著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反映,我們做好記錄,好一一解決”……在近兩個小時的田間議事會中,政協委員們將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轉化為“放心事、舒心事”,扎實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走深走實。

      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在協商中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既秉承歷史傳統,又反映時代特征,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點和優勢,成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協商工作開展常態化,協商形式多元發展,民主內涵更加深刻,協商成效日漸增強。

      從“村頭議事角”至“田間地頭會”,由線下座談到網絡協商,協商形式不斷豐富——

      在廣東,“社區吹哨,委員報到”,委員們走街串巷,在“百姓說事點”傾聽民聲、匯聚民意;在安徽,網友們在協商會網絡直播中實時互動、對話委員;在新疆,一份份“居民問題清單”把協商陣地搬到群眾身邊,“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和“治理者”;在四川,“有事來協商”公園的民情收集點貼滿附近居民的“微心愿”,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快速有效解決。

      從創設雙周協商座談會,到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的創新模式;從優化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程序,到增加召開專題協商會頻次,再到對口協商、界別協商等一系列協商方式成為常態……協商議政格局更加健全——

      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深深嵌入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全過程。進入新時代,協商程序的規范化程度進一步增強,協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政協持續豐富協商形式、提升協商質量、發揮協商式監督優勢、推進協商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以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以雙周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等為常態的協商議政格局。

      2023年,全國政協舉辦各類協商活動94場次,包括3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2次專題協商、18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和遠程協商會,逐步形成常態化、多維度、廣覆蓋的協商議政新格局。

      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全國政協推動網絡議政與遠程協商的常態化。2018年8月,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正式上線,工作在全國各地的政協委員可以隨時隨地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眾多政協委員在平臺上積極參與互動討論,為百姓發聲,為治理開方,實現委員“全天候”履職。

      從莊重肅穆的全體會議到聚光燈下的“委員通道”,從人民大會堂內建言資政到田間地頭深入界別群眾,協商質量穩步提升——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政協委員們踴躍建言獻策、廣泛凝聚共識,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添磚加瓦;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踐中,政協委員們針對環境保護、資源回收等難點議題深入研究,共繪綠水青山新畫卷;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政協委員們聚焦群眾急迫難題提建議、出實招,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讓希望的田野煥發勃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實踐取得實質性成果,廣泛覆蓋經濟發展、政治建設、生態保護、社會民生等關鍵領域。自十四屆全國政協成立至2023年底,全國政協共收到中央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139項議政建言成果的350人次批示,收到各部門各地區對59項議政建言成果的68個反饋報告,有效暢通了高質量政策建議向實際政策措施轉化的渠道。2023年,全國政協改進協商議題遴選機制,從1755個建議議題中遴選出21個重點協商議政題目,讓建言資政的每一句話語都擲地有聲,讓凝聚共識的每一份提案都更加堅實有力。

      去年,十四屆全國政協增設“環境資源界”。作為環境資源界別創立之初的首批委員,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對過去一年的履職經歷記憶猶新:“去年我提交的關于加強城市氣候變化適應能力、加快能源低碳轉型、推進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三件提案,全部通過審查立案,得到相關部委回函辦理。”

      凝心聚力畫好最大同心圓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加強思想引領、提升凝聚共識水平,將各界智慧和力量聚焦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上,畫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最大同心圓。

      把準方向、守好“圓心”,人民政協始終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貫穿履職工作之中。

      5月20日至24日,十四屆全國政協第二期委員專題學習研討班舉辦。開班第一課,就是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開展學習。

      “如何理解世界觀和方法論?如何認識和把握原創性貢獻?”講臺上,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熙國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多個角度的講解,讓委員們感觸頗深。

      “謀劃工作、解決問題,多從黨的創新理論這一‘百寶箱’中找思路、找方法。”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主席毛萬春表示,政協委員既要自己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更要面向黨派團體、界別群眾、社會公眾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線下,全國政協組織委員參加新任委員學習研討班、政協委員專題學習研討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活動做到34個界別全覆蓋;線上,委員積極參與讀書活動和委員讀書群,登錄網上書院交流研討、在線建言……講學習、重學習,人民政協不斷增進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錘煉一支“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政協委員隊伍。

      廣泛聯系、拉長“半徑”,人民政協持續深入界別群眾,反映社情民意、匯集眾智群力,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2023年,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一座30年“老牌”廣場古北萬科廣場啟動改造。虹橋街道政協委員工作站在廣場上開展開放式調研、搭建線上平臺,就改善廣場公共環境征求意見。

      居民們提出“讓廣場亮起來”的建議,很快,廣場上增設了20盞路燈。“委員、居民、物業、商戶、專家學者都能暢所欲言。哪怕是路人經過順便提個建議,只要言之有理,都會采納。”虹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協委員工作站召集人季凌蕓說。

      居民的熱情被喚起,對社區事務從“沒興趣”向“有意愿”轉變,在委員工作站支持下,共同為美好家園建設貢獻智慧。

      雪中送炭、扶貧濟困,春風化雨、解疑釋惑,人民政協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著力點,不斷提升共識度、拓展團結面。

      制定關于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的意見(試行),回答了“聯系誰”“聯系什么”“怎么聯系”的實踐問題;開展委員講堂、科普萬里行等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充分發揮委員專業和資源優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建成用好民生議事堂、委員工作室、協商驛站、社情民意信息聯系點等基層平臺,傾聽民聲、回應關切……完善制度機制、深化實踐探索、拓展平臺載體,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就在身邊”。

      團結凝聚力量,奮斗鑄就偉業。

      75年來,人民政協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獨特優勢,聚焦“國之大者”和“民之關切”履職盡責,創造了輝煌的歷史。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人民政協將發揚優良傳統,牢記政治責任,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不斷開創新時代政協工作新局面,必能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20日 08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名县| 青海省| 垦利县| 土默特左旗| 武乡县| 边坝县| 巍山| 天长市| 丹棱县| 兰坪| 安国市| 拜泉县| 灌云县| 遂昌县| 新安县| 石棉县| 永福县| 揭西县| 衡东县| 云霄县| 云和县| 昔阳县| 澄城县| 南雄市| 巩义市| 临江市| 绥江县| 寿宁县| 宜川县| 南昌市| 贵德县| 思南县| 北票市| 肥城市| 读书| 乌兰察布市| 庆阳市| 卓资县| 襄樊市| 沙坪坝区|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