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職責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協徐州市委員會作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地方組織,其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政治協商是對我市大政方針以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以及生態建設中的重要問題,各黨派參加政協工作的共同性事務,政協內部的重要事務以及有關愛國統一戰線的其他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中進行協商。民主監督是對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參加政協的單位和個人遵守政協章程和執行政協決議的情況等,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監督。參政議政主要是選擇我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積極主動地向黨政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市政協主要由各民主黨派市委、市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代表人士組成,現有界別27個,政協委員576名,常委104名,主席1名、副主席8名。機關現有人員158人,其中在職98人,離退休60人。市政協機關設辦公室、研究室、機關黨委和9個專門委員會。
辦公室內設秘書處、財務處、行政處、接待處和老干部處等職能處。研究室內設綜合處和信息處2個職能處。
9個專門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分別為:提案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經濟科技委員會及其辦公室、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社會法制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港澳臺僑(外事)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文史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學習宣傳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委員工作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二、2013年工作要點
(一)、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切實增強做好政協工作的思想動力
用十八大精神凝聚共識。把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與貫徹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規定要求緊密結合起來,與徐州政協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努力開創全市政協事業發展新局面。
切實增強學習實效。通過編發《學習參考》,組織履職座談會、專題培訓、情況通報會等多種形式,認真抓好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職工的學習,不斷提高政協隊伍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緊緊圍繞“兩個率先”目標定位,為又好又快發展建言獻策
扎實開展專題調研。結合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點圍繞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加快故黃河文化帶開發建設,推進萬頃良田工程建設,城鄉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計劃等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促進黨政科學決策建言獻策。
精心組織協商議政。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圍繞重點調研課題以及提升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水平等重點提案進行專題協商和重點協商,各專委會、各界別主動開展對口協商、界別協商,切實提高協商議政實效。
著力提高提案工作水平。鼓勵和引導委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高質量的提案,推動提案質量再上新水平。精心編發《重點提案摘編》,加強與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門及承辦單位的協作配合,做好重點提案的跟蹤督辦,提高辦理實效。召開重點提案辦理質量民主評議會,推進一些民生問題的解決。增進委員與承辦單位的聯系溝通,為提案辦理提供優質服務。
創新做好社情民意工作。在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征集、提煉、整理、轉辦等常規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各黨派團體和政協委員的聯系,重點圍繞黨政關心、群眾關注的問題進行信息調研,向黨政領導報送有價值、有質量的社情民意信息,使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在促進科學決策、解決民生問題中發揮更大作用。
積極促進民主監督。認真推薦政協委員擔任相關單位的特邀監督員、評議員,圍繞實施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等進行民主監督,促進行政執法單位的行風建設。分別就“引銀入徐”戰略實施、重點風景區環境保護、涉法涉訴信訪、海外人才在徐創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內容進行視察監督,將民主監督融于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進一步增強民主監督實效。
(三)、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努力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合力
關注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圍繞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重點問題,以及群眾普遍關注的就業增收、教育醫療、居住交通、社會保障等內容,切實履職盡責,為促進社會和諧建言獻策。密切關注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宣傳政策、釋疑解惑、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工作。
促進各黨派團體的合作共事。加強與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系合作,主動邀請他們參加政協開展的調研視察、提案辦理和情況通報會等活動,為他們履行職責搭建平臺,創造條件。真誠聽取、積極反映、認真辦理各黨派團體提出的意見建議,努力營造民主協商、平等議事、寬松和諧的政治氛圍。
積極拓展對外聯絡聯誼。擴大與港澳臺僑人士的交流與合作,為其來徐考察、興業牽線搭橋、提供幫助。加強與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聯系,促進民族關系、宗教關系和諧發展。搞好駐徐省政協委員視察的服務保障,加強對縣(市)區政協工作的指導,形成兩級政協相互協作、聯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扎實做好文史資料和政協宣傳工作。積極開展文史工作研討與交流;深化彭祖文化研究論證,推動彭祖文化的挖掘利用;編輯、出版第33輯《徐州文史資料》。加強與各級媒體的溝通協作,辦好《徐州日報》“政協視窗”專欄、《徐州政協》雜志和政協網站,宣傳政協工作成果和委員履職成效,擴大人民政協的社會影響。
(四)、夯實政協履職基礎,推動政協工作再上新水平
加強委員隊伍建設。以提高委員履職能力為重點,豐富活動內容,搭建知情平臺,改進服務方式,進一步調動委員參政議政熱情,引導他們積極參加政協會議和調研、視察活動,主動提交提案,積極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切實發揮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
發揮界別獨特優勢。積極搭建界別活動平臺,依托專委會的紐帶作用,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界別視察、學習和聯誼活動,鼓勵以界別名義提出提案、提交大會發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推動界別協商活動的有序開展。
加強專門委員會建設。召開專委會工作座談會,研究探討提高專委會工作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動各專委會進一步密切與各黨派、團體的協作配合,精心組織界別活動,深入開展調研視察,更好地發揮其在政協工作中的基礎作用。
深化機關作風建設。深入推進“雙提”學習教育活動,緊密結合機關建設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關于改進作風的有關規定,深化機關作風建設,進一步改進機關文風、會風,厲行勤儉節約,提升政協機關干部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樹立政協機關新形象。
部門收支預算表說明
市政協2013年部門預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政協中心工作,為政協履行職能服務。堅持以《預算法》為準則,逐步完善“預算編制科學化、預算執行規范化、預算監督制度化”的內部管理機制。堅持以統籌兼顧,厲行節約為原則,收支全部納入預算,優先保障正常運轉和市政協黨組確定事項,壓縮一般消耗性支出。
本表按統一規定的財政供給政策、資金來源渠道和開支標準編制,并已經市人大審議通過。
一、2013年市政協預算收入2575.89萬元,其中:公共財政撥款(補助)資金2575.89萬元。
二、2013年市政協預算總支出2575.89萬元。按支出用途分為:基本支出1680.89萬元,項目支出695萬元,單位預留機動經費200萬元。
1、基本支出是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2、項目支出是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3、單位預留機動經費是指按照市級預算編制的統一要求,用于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增人調資和公用經費缺口以及新增工作業務經費等支出。
附件
2013年部門收支預算表
填報部門:政協徐州市委員會辦公室,單位:萬元,填報日期:2013年10月28日
收入預算 | 支出預算 | ||||
項目名稱 | 金額 | 功能分類 | 支出用途 | ||
功能科目 | 金額 | 項目名稱 | 金額 | ||
一、公共財政撥款(補助)資金 | 2,575.89 | 一、一般公共服務 | 2519.89 | 一、基本支出 | 1,680.89 |
二、非稅資金 | 二、外交 | 1、工資福利支出 | 830.39 | ||
三、其他資金 | 三、國防 | 2、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 | 594.95 | ||
四、公共安全 | 3、商品和服務支出 | 255.55 | |||
五、教育 | 二、項目支出 | 695 | |||
六、科學技術 | 三、單位預留機動經費 | 200 | |||
七、文化體育與傳媒 | |||||
八、社會保障和就業 | |||||
九、醫療衛生 | 56 | ||||
十、節能環保 | |||||
十一、城鄉社區事務 | |||||
十二、農林水事務 | |||||
十三、交通運輸 | |||||
十四、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 | |||||
十五、商業服務業等事務 | |||||
十六、金融監管等事務支出 | |||||
十七、援助其他地區支出 | |||||
十八、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 | |||||
十九、住房保障支出 | |||||
二十、糧油物資儲備事務 | |||||
二十一、其他支出 | |||||
當年結余 | 當年結余 | ||||
收入合計 | 2,575.89 | 支出合計 | 2575.89 | 支出合計 | 2,57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