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各級都在把理論學習向縱深推進, 怎樣才能真正從理論中汲取營養,并付諸于實踐?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學習理論最有效的辦法是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強讀強記,常學常新,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這就十分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方法和路徑,只有如此,才能做到真學、真懂、真用,實現知、信、行有機統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統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權威著作。我們黨員干部必須在學懂弄通做實上花大力氣、下真功夫,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不斷提高我們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干、壯筋骨,練就擔當作為的鐵肩膀、真本事。
一、堅持理論學習,提升黨性修養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生動詳實地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立足“兩個大局”、推進“兩個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與此同時,第三卷還以全新的視野,縝密的邏輯,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并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作為相對年輕干部,必須全面系統學習這些理論,把握理論高度,提升黨性修養。要堅持橫向和縱向結合,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與第一卷、第二卷結合起來,一并學習領會,同時要縱向結合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矛盾論》、《實踐論》等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以及上級重要會議精神,不斷進行融會貫通。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理論學習精神貫徹到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揚塵污染防治、市容環境治理、環境衛生管理、市政基礎設施建管、城市長效化精細化管理等工作一線上,用學到的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
二、堅持深入基層,強化宗旨意識
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第三卷中,字里行間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為民情懷。在開篇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就出現了203次,直抵人心,激發共鳴。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強調最多的也是人民群眾。比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與群眾一塊過、一塊干”,等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開始就明確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價防控疫情、救治患者,充分體現了堅持“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作為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這種為民情懷,堅持將人民群眾利益擺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城市管理領域崗位的干部,必須通過開展基層調研,深入研判分析,著力解決好垃圾分類治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停車場建設與管理、各類行政審批等民之所難、民之所盼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堅持領會方法,提高業務能力
第三卷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工作方法,對于各級黨員干部來說,尤其需要認真深入學習把握。比如,第三卷多次提及“精準”,精準方法論也廣泛運用于脫貧攻堅、全面深化改革、生態文明建設、城市治理、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貫穿于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作為黨員干部,面對繁雜工作局面,必須用好精準方法論,定期對工作進行精確梳理,準確辨別工作輕重緩急,確保每項工作精準高效。再如,統籌協調法。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廣、內容多、任務重,需要充分用好統籌協調法,學會并聯工作、十指彈鋼琴,從而推動工作綜合協調高效開展。此外,書中還論述了“關鍵少數法”“調查研究法”“問題導向法”等等,這些方法論緯度廣、作用深,對城市管理的實際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示和幫助,要深入學習,準確領會和把握。
四、堅持撲下身子,務實工作作風
透過第三卷,隨處可見習近平總書記撲下身子、深入基層的工作作風和求真務實的工作力度。前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愈加復雜嚴峻,就是在這樣日理萬機的繁重工作中,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深入調研、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為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以及經濟社會工作,深入吉林、安徽、湖南、廣東等地調研考察,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黨外人士座談會、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等,聽取基層群眾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作為黨員干部,我們都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工作精神,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對待發展。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越要保持積極進取的激情,認真研判分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要帶頭改進工作作風,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風頑疾,堅決做弘揚“五種風氣”的踐行者、示范者,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為“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提供堅強城管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市政協委員 姚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