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讀了《習近平在正定》一書,這本書是對習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書記這3年的忠實記錄。通過當年與習近平同志一起工作、交往的干部、群眾、記者等的口述,還原了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從政起步的奮斗軌跡。讀完后,深深被他那堅定忠誠的政治品格、勇于擔當的改革精神、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所打動。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干部,我們要像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在細照篤行中不斷錘煉自我,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
在思想洗禮中堅定理想信念。30多年前,習近平同志主動放棄在北京的優越條件來到正定,立志為基層的老百姓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一間十多平米的平房就是他的辦公室和宿舍,一張三屜桌、一個文件柜、一張木板床等簡單物品就組成了工作和生活的全部裝備。為盡快改變正定“一窮二白”的狀況,他忘我地開展工作,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全縣25個公社、222個大隊,一段時間內幾乎每個月都累病一場。這些都是源于他對黨的事業的堅定信念。心有所信、方能遠行。在當今各種社會思潮的現實影響下,廣大青年不可避免的會在理想和現實、主義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我們要在時代大潮中守好自己的“精神陣地”,把樹立正確理想和堅定信念作為立身之本,涵養政治定力,堅守價值認同,從英雄模范和時代楷模中感受道德風范,努力成長為能堪重任的棟梁之才。
在勤學篤信中增長智慧才干。讀書這兩個字,是貫穿《習近平在正定》這本書的關鍵詞。書中對習近平同志愛好讀書進行了這樣的描述:“他的辦公桌和床頭上都是書。他一個人住在辦公室,晚上基本上就是研究工作和讀書。”他辦公室家具的“最大變化就是一個書櫥變成兩個書櫥”。“他平時里都是博覽群書,一有時間就抽空加緊學習。”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知識不會從天而降,能力也不會自動提高。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我們要珍惜大好時光,孜孜以求、堅持不懈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既要多讀有字之書,也要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加強磨練、增長本領,為干事創業打牢根基。
在求真務實中強化為民情懷。在正定,習近平同志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實事求是地向上反映‘高征購’問題”,積極爭取政策,農業產值一年就翻了一番。還有“改善小學辦學條件”“村子里建收奶站”,等等,都是用實際行動關切著群眾的酸甜苦辣,事事處處表明他的心里始終裝著人民。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既是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參與者,又是歷史成就的享有者,既是社會轉型的親歷者,又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我們要知重負重,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以更加自信的態度、更加主動的精神,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用青春書寫奮斗的華彩篇章。
在創新創業中勇于擔當作為。“國家百廢待興,仍然需要變革,需要有擔當的人負起責任來”,在正定工作之初,面對各種難題,習近平同志經常不打招呼,隨時來到田間地頭、工廠街道,深入調查研究,他堅持從實際出發,推出廣招人才的正定“人才九條”,提出“半城郊型”經濟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和鄉鎮企業,積極支持群眾創業致富,開創了正定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我們也要像習近平同志在正定那樣,堅持問題導向,立足群眾所需,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啃“硬骨頭”。作為青年干部,我們要敢于承擔急難險重的任務,勇于到艱苦復雜的環境中磨礪,發揮好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成為干事創業的“急先鋒”,在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市政協 楊陽)